为什么人生需要丰富的体验,需要多探索未知,需要繁荣呢?
赞托尔提出一个理论叫「最佳刺激模型(optimal stimulation model)」。这个模型说,人跟动物都需要一定水平的刺激。如果生活太无聊,低于必要的刺激水平,我们会主动寻找刺激。笼子里的鸽子太无聊所以才去赌博(概率游戏换取食物)。等有了野外生活,到处都是各种刺激,心理上得到满足,自然也就不用玩赌博游戏了。
那么我们想想,那些沉溺于手机游戏不能自拔的孩子们,是否也是因为没有太多别的事情可做呢?比如我看有调查表明,父母在外打工不能照顾的农村留守儿童,是网瘾的首要受害者。
吸毒也是如此。
实验发现,一直被单独关在小笼子里的老鼠都会吸食可卡因成瘾。它们每按压一次杠杆就会得到一点可卡因,于是它们就不停地按、不停地吸,一直到死亡。但是如果你给这些小老鼠提供一个安全的、舒适的,如同野外那样的环境,其中还有像转动的轮子、木屑、洞穴各种好玩的东西,有窝、有植物,特别是有其他老鼠可以社交,那些原本有毒瘾的老鼠就不再按压杠杆了。它们戒毒了。
人也是如此。
美国打越南战争的时候,有10%到25%的士兵染上了海洛因毒瘾。当时舆论大哗,人们担心这些人将来可怎么办。结果士兵从战场回到家里,那些染上毒瘾的人之中,一年之后只剩下5%还在复吸。
这就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环境变了。战场会让人想要逃避,毒品是对现实的逃避。而在和平的正常生活中人们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可以做。
有的人用购物填充内心空虚,有的人用仇恨宣扬身份认同,有的人用过度工作掩盖生活失意,有的人用冷漠避免情感投入。他们和那些用烟酒逃避现实压力的人、用赌博寻求最后一点刺激的人又有什么不同呢?
这些人都陷入了某个窄小的认知环境之中,越走就越极端 。
不管是毒瘾、赌瘾、酒瘾还是网瘾,暂时的强制戒除都很容易复吸。最好的、最根本性的治疗办法是让生活发生重大改变。去上个学,找个工作,发展一个新爱好,交一群新朋友,改变生活圈。他们需要的不只是戒毒,他们需要好的生活。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所谓“上瘾”,其实是生物脱离了正常水平刺激后主动寻求的刺激。
固定 = 无聊;禁忌 = 刺激。
解决之道就是精彩的人生体验、丰富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