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1平方英里的剧院区
伦敦这个“西区”特指的是,伦敦著名的戏剧休闲文化区(West End)一公里以内的地方,汇集了40多家剧院,是当之无愧地成为英国戏剧界的代称,世界上也只有纽约的百老汇可与之相比,而西区的历史比百老汇要悠久得多。整个伦敦一共有大约100家剧院,每天在伦敦演出的戏剧场次,比世界上大多数城市一年上演的场次都要多。
6至17世纪是英国戏剧的黄金时代,由于人们不满足于露天观看戏剧,剧团开始由寻找观众变为在固定场所演出吸引观众。由于王宫、教堂等重要建筑都集中在伦敦西部地区,人口相对集中,英国的早期剧场也就集中在了西区地带,奠定了西区剧院群的基础。
此后历经400多年的改造、扩建,尤其在一站之后,西区剧院大量涌现并为私人所有,今日的西区基本保持了20世纪30年代的格局。
伦敦西区剧院“大多建于维多利亚时代,风格虽十分迥异但精美绝伦,有些外表虽然朴实,但是一入内,就会被满眼的雕梁画栋所吸引;有些则是表里如一的金碧辉煌”;还有一些则因为皇室的名号而散发着特有的贵族气息,同时也让人感到一股隽永的艺术底气,例如《妈妈咪呀》驻演的威尔士王子剧院和《悲惨世界》驻演的皇后剧院等,拥有西区最华丽外衣的女王陛下剧院。
《歌剧魅影》32年了,为何还有人看
伦敦的剧院和国内的完全不一样。伦敦的剧院都是单曲循环模式,每个戏院只演一出戏,每天1到2场,一直到该剧决定不演了为止。经典剧目《歌剧魅影》和《猫》都已经上演了30多年。
○剧情
音乐剧《歌剧魅影》描述十九世纪发生在法国巴黎歌剧院的爱情故事。
“魅影”,一个出生于贵族家庭的音乐天才,却长相丑陋。因为骇人容貌,他被光鲜的世界排斥,没有尊荣也没有爱,长年住在巴黎歌剧院的地下。然而,丑陋的容貌却掩盖不住他那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与出众的才华,更无法抑止他对爱的追求。他爱克里斯汀,一个巴黎歌剧院里看上去默默无闻的舞者,“魅影”为她创作优美的音乐,教导她歌唱,帮助她成为令整个巴黎倾倒的歌剧女神。
“魅影”向克里斯汀倾注了所有的热情,因她而变得柔和又温暖。她代表了他所有的理性(对音乐的热爱)与非理性(对爱的痴狂)的追求。因此当目睹克里斯汀与剧院投资人及儿时玩伴拉乌尔在巴黎歌剧院的楼顶海誓山盟的时候,“魅影”的心碎了……
音乐剧中的“魅影”是天使,是魔鬼,是歌剧院的幽灵。
○原著
《歌剧魅影》最初是由法国作家加斯顿•勒鲁(Gaston Leroux)所撰著的一部爱情惊悚小说,法文版原著在1910年时出版,1911年时首度被翻译成英文版。
原著文风普通,“魅影”是个马戏团的耍物,本人手段相当残忍,为了取悦女人杀人比切豆腐还简单,会用机关、会讲腹语、会盖房子,各种奇淫技巧无所不会,除了颜值太低也算一朵奇葩,因为搞违建被国王追杀所以从土耳其逃到巴黎遇到了女主角。
2015年9月,原版“魅影”终于来到广州巡演
因为复杂的舞美要求,该剧全部道具需要从国外运输,包括230多套服装、236件道具、26个集装箱,总重达200吨。为完美还原巴黎歌剧院的真实场景,装台时间长达三周,运营投入规模数千万,创下行业记录。
歌剧魅影的魅力自然不用多言,以至于BBC说,如果人这一生只看一部歌剧,那么它应该是《歌剧魅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