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2021年新的一期写作已经开课了,为期28天的写作营。要求参与打卡日更的人,一周写上老师出的三个主题,其他4天可以自由命题。
这一周的打卡主题,包括《我与文字的缘分》、《2021年的规划》以及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人物稿。
一般老师若出的命题,依照我的个性会先完成布置的任务,其他的慢慢来写。可是一篇人物稿让我犹豫了很久。
打开文友的文章,大部分都写自己的母亲或者父亲,少许人写家里其他成员的故事。提及亲情让人最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父母。
母爱真的很伟大,母亲从来都是任劳任怨的为家里辛苦操劳。一日三餐、做家务,看似不起眼,但我们却离不开母亲体贴入微的照顾。
歌手毛不易的《一荤一素》这是写给去世母亲的,这首歌,感动了无数人。
“日出又日落 深处再深处
一张小方桌 有一荤一素
一个身影从容地忙忙碌碌
一双手让这时光有了温度
太年轻的人 他总是不满足
固执地不愿停下 远行的脚步
望着高高的天走了长长的路
忘了回头看 她有没有哭”
母亲的去世,字里行间能够感受他的忧伤之情,让我不禁回忆起我儿时与母亲的回忆。
我的母亲也是一位平凡的女性,很不起眼,但因为喜欢读书、喜欢文字的缘故,和我妈第一次见面的人都认为我妈是一名老师或者是公务员,但她只是企业一名员工。
我很感谢我的母亲,她宁可自己脸上无光,也总会维护我的自尊。
小的时候学习成绩总是很不理想,不能说是班级的差生,但是成绩也总是勉勉强强。从小到大没有考过一百分,连九十分优秀都这样的成绩都很少有。
大概是没有那个学习的神经,上课不好好听讲,总是溜号,哪有声音便吸引我的视线,除了知识,我好奇一切事情。
儿时的我,总是喜欢和周围的人聊天说话。为了不让我打扰他人学习,给我周围换成男生,结果我男生女生都能有的说。
每次期末要开家长会,我总是不敢跟家长说,因为我实在不够优秀,总会被老师所批评。妈妈去开家长会,我怀着忐忑的心情等着妈妈回家。
妈妈跟我说“老师说你,表现不错。”竟然还表扬了我“你的书桌收拾得干净整洁。”
上学期间考试结束后,公布成绩,大家虽然没有明确的排名,但是自己在班级什么位置还是知道的。班级前十,甚至前十五都没有的名字。
妈妈那句非成绩表扬至今印象深刻,我难得有点闪光点。所以一直以来我都保持这个习惯,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这是我为数不多比他人强点的地方了。
毕竟是学生,学生主要职责就是学习。每到过年,我最怕别人问我的成绩了,实在是说不出口。
“你家孩子考试考的怎样?”家里的亲戚问我妈这个问题,我总会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母亲拉着我的手总会说“考的还不错。”
“你家孩子这次考试在班级排第几啊?”我的母亲也总会用“他们班级没排名次。”敷衍了事。可考试哪有不排名次的?听到母亲这么说,他人也就没再好意思再问。
可我知道为了学习成绩这件事,我爸我妈时常会发生争吵,他们让老师多关照,可是我却对学习这件事不上心。
从小到大我唯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没有因为不写作业找过家长,很少因为犯错父母被老师叫到学校被批评。
多年以后我如今也成家了,也成为了母亲。可是我还只是一名全职主妇,没有工作,也没有收入,没有让妈妈自豪过。
我的妈妈对我只说“孩子再长大些,你该出去找找工作了。”我回答她“好的。”妈妈当时还没有退休,时常周六或者周日来一天帮我照顾孩子。
年轻时的她也自己带着我,直到我两三岁她才开始工作。 毕竟经历过,她深知自己带孩子的不易,所以她一有时间就会来陪孩子玩。
母亲总跟我说“孩子我来带,你今天愿干嘛就干嘛吧!”通常母亲来的这天我会外面逛逛街,每日整天对着孩子,心情难免烦躁易怒。
难得有自己的时间,给自己换个心情。从小到大不优秀的我,在亲戚朋友面前没有什么可夸赞的地方。
因为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独自带孩子,我的事情被大家所熟知。毕竟妈妈到了退休的年纪,一般姥姥或者奶奶通常是带娃的主力军。
自己的孩子还是自己带。这是我们夫妻的理念。毕竟能够陪伴孩子的时间也就他小的时候。
孩子又还活泼好动,年轻人还算能够应付的来,上了年纪的人一个人长时间照顾,身体吃不消。
母亲想着为我多分担些,一次她白天跟到晚上照顾孩子,跟着我连续照顾孩子几天,身体就不太舒服回家了。自那以后母亲就不再逞强说“孩子她来带。”这样的话了。
退休的她,闲在家里做她自己想做的事情。养养花、看看书、针织小物,她的生活过的让人羡慕。
家里亲戚问她“你不用帮忙带孩子啊?”母亲回答“孩子他妈吗自己带,不用我。”90后的我独自带孩子,让很多人听说后很佩服。
毕竟在老一辈人眼里,90后一般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可能做到自己带孩子这样的事情,需要依靠父母。
母亲从小就维护我的自尊,丢了不少颜面。随着我逐渐长大,母亲终于脸上有光,未来,我要让母亲为我骄傲,以我为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