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发展破局,绘就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现代化新图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这一论述为地方发展锚定了战略方向。特大城市中心城区作为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核心引擎,既承载着经济集聚、科技创新的重任,也面临着人口超载、空间逼仄、生态承压等多重挑战。以广州越秀区为代表的典型案例表明,唯有以高质量发展为破局之道,创新驱动与协同共治,方能在破解“大城市病”中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跃升。

       一、构建“立体化”产业生态体系。一是推动楼宇经济提质增效:借鉴越秀区环东广场改造经验,通过“垂直开发+功能混合”模式,将低效楼宇转型为CRO产业地标;推广“一楼一策”定制化改造,对老旧物业实施结构加固、智能升级,打造高层产业经济生态。二是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以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为载体,建设超算中心、数据交易所等新型基础设施,推动5G基站密度达每平方公里50个,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算力+算法+数据”的全链条生态。

       二、打造“韧性化”城市空间载体。一是实施“留改拆”有机更新: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红线,对东山口民国建筑群等历史街区实施“微改造”,保留骑楼、竹筒屋等特色风貌,植入文创、民宿等新业态。同步推广“电梯托管”模式,稳步提升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覆盖率。二是构建“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基建:推广越秀地产“绿色建筑三星标准”,应用光伏一体化、地源热泵等技术,进一步降低建筑能耗。建设“云道”生态廊道,串联白云山、珠江,形成连续生态网络。

       三、创新“精细化”社会治理模式。一是推进“全周期管理”机制:建立“城市生命线”监测系统,对燃气管道、桥梁隧道等实施24小时动态监测。推广“城市体检”制度,每两年开展一次全域评估,形成“问题清单—项目库—责任表”闭环管理。二是构建“多中心”服务网络:以15分钟生活圈为单元,布局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集成养老、托育、助餐等功能。推行“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鼓励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形成可持续服务链条。

       高质量发展是破解“老城区”空间制约、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路径。从环东广场的产业焕新到北京路的文化赋能,从老旧小区的改造升级到生态廊道的建设,广州越秀正以创新驱动、绿色转型、开放协同为支点,推动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升级。未来,中心城区需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千年商都核心”的新风采,为全国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心城区经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