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在炕上活蹦乱跳,心情很嗨,爸爸走进屋里,说了句什么(我不记得了),我顺口就说"你放屁",爸爸瞪了我一眼,严厉地说"你说什么!" 还打了我一下。我当时不太理解,为什么这句话会激起爸爸这么大的反应,只隐约意识到,有些话是不能对大人说的。
故事二
后来长大些,有一次爸爸让我和他一起干活,我意识到他有个地方弄错了,大概90%的肯定吧,话在我嘴边打转,转呀转,最终我还是把它吞到了肚里~ 我怕啥? 后来事实证明爸爸确实是错了,这时候我告诉了他,他生气地说"你怎么不早说!"
在学校里,我看到老师某个字写错了或者算错了题,我会说服自己,老师怎么会错呢?一定是我搞错了,还是不要说了……
故事三
初到我公婆家的那段时间,我非常不适应,因为他们家人的相处模式和我们家完全不同,我们家永远是“其乐融融”的模式,虽然这背后也隐藏着情绪,但它们从来不会浮出水面。偶然有一次,弟弟和爸爸谈事儿谈崩了,两人说话渐渐大声起来,没有几个回合爸爸就生气的摔门走了,这件事已经过去十年左右了吧,可这是唯一一次我记得的我家孩子和父母有冲突的一次。
可是老公家完全不同,爹妈会骂儿子,儿子也会吼爹妈,看得我简直无法容忍,我跟我老公说,要是在我家,你这样就是“大逆不道”了!
同样的,不管我对公婆有什么不满,我从来不会对他们说出来。从来不会~~~~
故事四
最近一直在修炼自己的“攻击性”——生命的三大动力之一。不是要去伤害谁,只是试着说出自己的感受,仅此而已。我看了几本书,听了一些课,我以为,不就是“说出自己的感受”嘛,easy。可是,对孩子、对同龄人,这些都没有大问题,唯独面对长辈,我总有个瓶颈在那儿,每次都把嘴边的话咽回去。
前几天和外甥女聊天,还告诉她们要真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道理说出来很简单,学几个句式,比如“我感到很……因为……”,可是到了我身上,还是有难以攻克的难关。我知道,我的课堂在哪里——在我和婆婆的关系中。
最近和婆婆之间积攒了太多的情绪,我从未表达过,也以为自己大概要一直这样下去了。今天,因为我女儿的事,我鼓起勇气,同时也是凭借着一股怒气,说出了我的感受,可想而知,一开了闸就没忍住,把最近肚子里憋的话都说了出来,说完自己是痛快了,婆婆难过的不行,我又哄了半天。
可是,说完之后的畅快,让我的心轻松了很多,我再也不用自己去消化那些话、那些毒了。
《自卑与超越》
这本书里讲到,人在5、6岁左右会依据自己的经历和对经历的解读,形成自己的“生命态度”,而这种生命态度很可能会伴随其一生。
以上我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子。故事一中,我由于那一次经历,得出一个结论“和大人说话是不安全的”,此后,我一直按照这次解读和“大人”相处。而且,“大人”的范围被我扩散到老师、长者,甚至更多,现在,我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我的婆婆。婆媳相处本就不容易,何况我还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而婆婆也是有话憋着,心情写在脸上那种,我们之间自去年开始出现问题,而且这堵墙越砌越高,一家人心是分散的。
今天,我尝试着打破这堵墙,起码先把自己的心打开,后面会有两种可能性,
一,可能明天婆婆还会不高兴,我可能会认为和“大人”相处真的是很难。但我会选择继续沟通,学习把握分寸,直到冰释前嫌。
二,可能明天婆婆就会改变对我的态度,我们的心渐渐靠近,然后,我更加坚定的继续这样做,彻底打破了自己小时候形成的认知。然后,新的预言建立起来"我是可以对长辈说出我想说的话的",至少,我不会再挨揍了呀~
我在努力纠正自己过去一些错误的认知,用行动去掌控自己的命运,祝我好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