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天我打开了手机的屏幕使用时间,发现上一周自己的平均屏幕使用时长居然长达八小时。在震惊于自己每天三分之一的时间都献给了手机的同时,思考起自己到底拿手机都干了些啥。
首先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手机刷各种娱乐APP,不管自己起的多早,总还是要床上刷手机到自己心理想起床的那个时间点。蹲个坑,需要手机来对抗地心引力。吃饭时,或刷微博,或刷bilibili,不看点啥仿佛吃不下饭。学习时,忽然微信收到一条消息,回复之后又看到关注的公众号更新了,然后点进去把推送看完。再看到朋友圈更新小红点,心痒好奇朋友到底发了啥。等到放下手机,至少半小时后。就连拿手机观看视频,切出去回复消息,等到切回来也是几分钟后。写东西时,但凡卡文了,就会不由自主的拿起手机。到了睡觉了,也得刷手机刷累了才能入眠,往往这个时候已经到了凌晨。
我的一天从刷手机开始,又从刷手机结束。所以我决定,控制手机使用时长。控制方式嘛,就给交给了自己的自控力。自发的控制才是真控制嘛。想法是好的,就是太高估了自己。
坚持了一上午,吃过午饭之后压抑着的玩手机欲望开始反弹,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等回过神来已是深夜。
算了,明天再说。(兄弟萌把真实打在公屏上)
之前刷到过@老师好我叫何同学的一个视频,他使用的是苹果系统自带的屏幕使用时间功能来控制自己的手机使用时间。他给手机所有APP的总屏幕使用时间限制为30分钟。也就是说当你的APP亮屏时间超过了30分钟,除去系统APP之外的应用都会因达到限额而处于变灰上锁的状态,不能再被使用。系统APP就是打电话、短信之类的应用,可以让你与外界保持联系,但无法进行手机娱乐。
我也采用的是这个方式,并且设定限额30分钟。你还别说,30分钟还真是一个理想的时长,既可以让你日常聊天不会出现断崖,又能很好的大幅度降低手机的使用时间。
我现在已经这么做了14天(从开始APP限额使用),四舍五入半个月。苹果系统的记录周期是从周天开始周六结束,所以完整的一周屏幕使用时间记录只有上一周,日均时长为34分钟,算是勉强达成每天只用半小时手机的目的。
有人肯定要问了,你直接把使用最多的APP限额不就行了嘛,何必走极端限制全部呢?
嘿,你还别说,我一开始就是这么想的。我最初把我每天使用最多的APP,微信、微博、bilibili分别限额了10分钟、10分钟、15分钟,加起来25分钟。听起来是可以满足每天只用半小时手机的要求。
但实际是这样吗?当这三个APP达到限额之后,我的确是不再看微信,刷微博,浏览B站。但之后你会发现,逛淘宝真的好有趣啊,谷歌浏览器真的好好用啊,苹果系统划起来真的好流畅啊,以及前置摄像头里的我真好看啊。是的,我开始玩自拍了。
所以说我玩手机的时长是下降了,但仍然达到了4小时以上。
四个字:毫无卵用。
于是全部APP限额30分钟成为了我这个自控力极差的人的唯一选择。
在每天只使用半小时手机后,我的生活的的确确的发生了变化。
首先是由于限额时间的缘故,对于打开APP变得斤斤计较。微信回消息回完立马熄屏;外卖点餐不再纠结,点餐付款一气呵成;支付宝的蚂蚁森林也不再偷取能量十分佛系,每天给庄园里的小鸡喂一包饲料就退出;微博也是点到为止,看过的内容不再反刍。
就这样,我的手机从娱乐性朝着功能性的方向转变着。我的电量焦虑也治好了,因为我的XR充一次电可以用四五天。是的,功能机时代的待机一周又重新以这种方式实现了。现在手机电量就算只有20%,我也敢带出门出去和朋友聚餐。
这造成了我现在不太使用微信聊天(事实上也没有什么人找我)。有什么事情直接电话联系,或者发一条短信。(才不是因为电话短信不占APP限额)
这样一来沟通效率提升了很多,颇有种指哪打哪的味道。
睡前也不再玩手机,突然发现23点前睡觉成为了必然。
但一开始并不顺利。
十点半躺上床的我幻想着睡足8小时第二天起床的神清气爽。然而现实狠狠地打了我的脸。因为我毫无睡意,相反十分精神,甚至想玩一会手机。不知道是平常晚睡形成了生物钟还是晚上锻炼燃烧的残余,总之久久不能入眠,脑子一片清明。
第二天起床之后查看手环APP,发现我的入睡时间是零点,也就是说我在床上干躺了一个半小时才睡着。这和我的预想大相径庭,这和玩不玩手机没差呀!
于是我上网查了如何快速入眠的方法,什么特种部队4分钟入睡法呀,教你1分钟进入深度睡眠,美军2分钟入睡法之类的。看了一圈下来,基本都是4分钟入睡法的翻版。
这个4分钟入睡法的核心就是依次放松四肢,想象置身于一片大海中,你躺在一个独木舟上,脑中清空杂念,就能快速入睡。
这个方法我当晚就实践了,似乎很有效。第二天翻看手环记录,结合我上床时间,半小时就入睡了。但是第二个晚上依旧在床上躺了一个多小时才入睡。
营销号真会胡扯。
经过我一个多礼拜的反复实践和自我摸索,入睡问题基本解决,现在一二十分钟就能够睡着。
我是这么做的。靠清空杂念冥想入睡的这个方式不靠谱,脑中清空等级要求非常高,大概和男人钓鱼时候的脑电波有的一拼。这就和白熊实验一样,你也不去想就越会胡思乱想。
所以要保证睡前脑子里不去想别的我就采用的两个方式,看书或者默背英文演讲稿。在不玩手机的前提下,睡前看书其实是一件很容易专注的事情。但对书籍有要求,不能是小说。小说的情节多变很容易引起大脑兴奋,不利于入睡。历史书比较好。对于我来说,看十分钟就能感受到困意了,这个时候睡着就比较简单。
默背英文演讲稿这个效果差些,毕竟背书这件事本身是对大脑的一种刺激,会有一定程度的兴奋。不过在一段时间内重复做某一件事情,是可以帮助睡眠,就和数羊数水饺一样。
这些都是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变化。
将每天的手机使用时间降低至半小时,变化更多的是体现在不经意间。自己在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时不时的消息推送,会让自己不断的拿起手机查看。就算没有推送,也会情不自禁的解锁屏幕看看微信。
这种高频的打断会让自己无法专注于眼前的事情。是可以在做事的时候将手机物理隔绝,但在当今手机俨然已成为第二身份证的存在,隔绝变得不太现实,你总会有需要手机的时候,也总能找到使用手机的借口。
而当我给我的手机设定了限额,手机的使用变得高效起来,因为害怕把时间用完。保有充足的时间来应对日常生活中必须要使用手机的生活场景,就意味着我需要减少手机其他不必要的使用。
这个时候就会突然发觉,自己的时间好像变得充裕了起来。以前觉得枯燥无味的书,可以将它看完了;可以对着电脑一天把东西写完;以前放在收藏夹里吃灰的视频教程也可以翻出来一个一个慢慢学习。有一种自己正在慢慢变好的感觉,至少,作息开始变的规律。
这也正是自己将使用手机刷微博、看短视频的这些碎片化时间聚集起来的效果。手机是个好东西,不好的是碎片化的屏幕使用方式。何同学的视频有一句话,很有道理:阅读和娱乐的碎片化,会导致你注意力的碎片化。
一分钟一个的短视频可以看得很过瘾,但是会让自己对于一些需要长时间观看的东西,比如电影,变得很难专注起来,就更不要说看书和学习了。
决定每天只用半小时手机之前,我是一个重度的手机使用患者,我担心自己没有办法坚持下来,可能来个两三天热度就过去了。可当自己真就这么做了,发现不玩手机,好像也并不困难。
最重要的是,我有时间来更新我的公众号了。
我这个号虽然叫读书笔记,可从开通以来就没有发过相关的笔记内容。这段时间其实看得书不少,大道理明白了很多。想写出来,但是我不合适,因为这些个道理我并没有去实践过。
当我做过的,我写出来就会很顺畅,也会让别人信服。就像这次半小时使用手机,要是我没有做过,写出来就会像鸡肋,一点味道都没有。况且我真把那些没有实践过的大道理写出来,也不会有人看一眼。
就像是一个月薪只有三千的人跑你跟前,手舞足蹈地讲述如何实现年薪百万、财富自由,你会相信他说的吗?
你只会相信这个人是个傻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