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星期的心理课上,听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你的孩子正在你旁边玩儿拼图
有一块怎么也拼不上去
你发现了,会怎么办?
爸爸妈妈们,可以先自己思考一下,想一下自己怎么做.
然后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答案跟下面几个类型对照一下,看看自己在孩子心中是属于哪类家长的。
第一类家长:他看到了,然后内心里边:真笨,你这样做不是可以拼上了吗?
这种反应虽然也会跟孩子一起互动,但是会给孩子的感觉就是:我就这么差劲吗?我这么弱小吗?我这么不行吗?这样的感觉,可能在孩子教育方面比较倾向于否定型、情感隔离的那种,给孩子一种比较严厉的感觉。
第二类家长:哎,这个不会啊?来,来,那我给你演示一下。然后自己三七二十一立马把孩子剩余的拼图都拼完整了。
对于这类家长,他们自己估计还沉浸在自我欣赏的世界里,没来得及欣赏自己的孩子。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会感觉到自己不存在,你眼里没有我,我不重要。这样下去,孩子的自主性、自尊感可能就没有发展得那么好。
第三类家长:看到孩子这种情况后就去鼓励,但只是那种单纯的鼓励,就是跟孩子直接说:你可以的!你一定行的!
这种鼓励属于比较抽象的,并不是具体的鼓励。对于这种鼓励,孩子就会感受到一种落差,什么落差呢?就是那种感觉你一直鼓励我行,但我不行,我并不是你心目中的好孩子。这时候孩子就会心慌。
第四类家长:看看孩子是否需要帮助,然后提示一下,然后跟孩子找找思路,更多地让孩子自己去完成。
对于这种反应,孩子会体验更好一些,他会感觉到你注意到我的情绪了,然后你也愿意帮助我,但你在帮助我的过程中,没有太替代我的功能,我还可以自主尝试的,还是有自主功能的。这样孩子就有比较良好的心态。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在这些细小的行为里边, 家长的行动,往往会传递给孩子不一样的味道,那这不一样的味道在孩子的感觉上:是不是有被理解到呢?是不是有帮助到呢?是不是有被引导到呢?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如果你喜欢,或觉得有用,不妨动动手指,分享出去,让更多有需要的朋友看到,谢谢你的支持!
作者:80后奋进的妈妈 Sud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