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语言
传递着自身的价值观念
家庭教育要重视父母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在不经意间便能将自己的想法传递给了孩子,包括怎么分辨事物的好坏,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该做或不该做,什么事该提倡或不该提倡。等等。
有些父母习惯以权威身份来向孩子提出一些不合理要求,例如家长一边要求孩子要讲礼貌、懂道理,一边却又总是发号施令、对孩子不尊重、对别人没礼貌。其实,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家长就应该先做好榜样,不要停留在单纯的说教上。想让孩子对别人尊重,家长就应该首先尊重孩子,尊重他人;想让孩子懂礼貌,家长就要注重言辞,和孩子说话,要温柔而不要表现得很恶劣。当孩子还小时,对家长的各种鼓励、爱护都会接受并学会。
家长都想自己的孩子变得强大不被欺负,但是,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欺负了别的孩子,你心里可能会觉得他做得不对,在行为表现上却是对孩子微笑,然后还温柔地说:“你怎么可以打人呢?”这样便表达了一个难以控制的信息“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因此,家长的表现是孩子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孩子的行为也代表着家长的不人价值观。
不让孩子吃一点亏的教育往往最失败。因为这样的孩子在父母的过度保护下,往往没机会跟别人交往,孩子不懂得如何与人交流,更别说跟别人友好相处了。这样的孩子往往会受到大家的排挤,对孩子的未来发展不利。孩子都是通过跟其他小孩子一块玩然后慢慢掌握为人处世的道理的,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吃亏就是福”是没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