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质老师曾说:凡事要想三。但到文芳这似乎就行不通了。为什么大家都这么喜欢文芳?喜欢听他读书,喜欢由他主持活动,喜欢他时不时在群里分享的小美好与小感动。别人的原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喜欢文芳有两个理由。一是他的真诚,二是他的努力。
喜欢文芳的真诚,与真诚同行的往往是谦逊与善良。认识文芳是从他的声音开始,记得去年也是这个时候,他在打卡小程序里为大家读张文质老师的《教育的勇气》一书,每听完一讲才能解锁下一讲。说不出是被张老师的书所吸引,还是为他的读而着迷。我非常认真地听完了31讲。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文芳因为手头有了其他任务,读书暂停了。
我很是失落,但又不敢冒昧提问缘由。毕竟与他不曾接触,只是前年在厦门英才学校的教育行走活动中见他主持过其中的一个半天。当时的印象就是:他不是个口才突出的人。他把自己的微微紧张,些许的言语不连贯以及并不自如的举手投足都真实地暴露在了众人面前。比起台上的其他前辈,年纪轻轻的文芳无疑显得有一些稚嫩。但他的真实弥补了他的不足。他按自己的方式表达着自己。
当他开口,他说的每一个字不是飘浮在空中,而是稳稳地扎进了人的心中。他说话的内容与语调都使人觉着真切,可信并且感同身受。听众的专注与倾心程度一览无余。
可能也是因着这份先入为主的好感,我对他推出的读书第一时间给予了关注。去年的教育行走在宁波的光华学校举行,我看到他在一堆书前忙活便走过去询问他何时恢复朗读,并从他手里购买了《教育的勇气》一书。
“橘林读书会,读出美好生活。你们好,我是陈文芳。”终于,今年四月,他又启动了该书的共读分享课程,并建立了共读微信群。“这段开头我每次都要录好几遍。”他如是说,毫不掩饰自己的付出。
在共读分享中,他也经常提到“真诚”二字。有一次他说“写文章一定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放进去,要写自己的东西。否则再华美也只是堆砌词藻。”一个人人皆知的道理,透过他的声音传播出来竟又有了一份独特的力量,更让人笃信不疑。因为——他就是这样做的。他把道理付诸到了实际,所以才有说服力。
喜欢文芳的努力。与努力结伴的永远是勤勉和专注。虽然不知道他的具体年龄,也看得出他比我们很多人都小。努力的年轻人总是格外受欢迎,加之他还有深厚的专业功底与勤奋的学习态度。喜欢直呼其名并且还要省略姓,实在是出于对他的欣赏,总觉得这样亲切、亲昵,而绝非不尊敬。
听他的读书分享,我能明显感觉到他秉持着“学以致用”并努力践行着。无论是在学校做教育研究,还是在家中陪伴女儿成长,他都能将身边真实发生的细小事例联系到某一论述或原理。并用自己腹中的理论来解释眼下的现象。
这也是我从他这里获益最多的地方。他把那些教育学、心理学著作中让我觉得费解难懂的概念演绎成了生动的故事。尤其当他讲到他与小学生交谈,与女儿互动时的一些对话、情景,我也总忍不住要笑出来。
儿童原本可爱。但儿童也只是在懂儿童的人面前才是真正的儿童。我,作为一名老师和母亲,事实上又有多了解儿童以及儿童的特性与心理呢?面对学生,面对儿子,我常感处理他们的纠纷时无处下手,打开他们的话匣时无法开口。不仅是知识的薄弱与欠缺,更是方式方法的匮乏。
受益于文芳的启迪,我也记录了一次散步时与一位大约四五岁的小姑娘的无意间对话。事后回头来看,觉得信息量其实还挺大。
那日傍晚,我和爱人、儿子一起在公园的健身器材处玩耍。儿子在练习跳跃,从高处的水泥柱跳到低处的沙地中。爱人在一旁看,看着看着自己也加入了。
我在他们身侧的甩步机上忍不住笑话爱人:“你爸爸,一把年纪还和小孩子似的跳这个。”然后,紧挨着我的另一台甩步机上,一个小女孩与我搭腔了:“你爸爸喜欢跳这个,我爸爸就喜欢看手机。我妈妈也喜欢看手机。”我惊讶于她的表达如此流畅而丰富,她直接引用了我的语言“你爸爸”,正确表明了自己的角度“我爸爸”,还使用了“就”表示强烈,“也”表示雷同。
我于是扭过头,饶有兴致地与她了聊起来。“那你觉得他们看手机好不好啊?”“不好!”“那你觉得干什么好?”“玩玩具好。”“你喜欢什么玩具?”“小猪佩奇!”
当她回答“佩奇”的时候,我稍稍愣了一下,我印象中的“佩奇”还只是动画片里的人物,在她这里已经是玩具了,显然她家里已经有了实物。
“哦,你喜欢佩奇啊。那你喜不喜欢她的弟弟乔治呢?”“女孩子都粉佩奇和猪妈妈,男孩子都粉乔治和猪爸爸。”
这一次,我彻底被她震到了。她还会用“粉”字?确定是“着迷”或“极度喜欢”的意思吗?而且,她对性别、以及不同性别的人的价值取向都有着明显的区分。
后来,因为我们一家三口想到公园对面的河岸上去走走,我只好结束了和她的聊天。看到我们要走,她赶紧跑到一直坐在旁边低头看手机的妈妈身边,用手指着我说:“妈妈,这个阿姨要到河那边去散步,河那边我们也去过的,对不对?”她妈妈这才抬起头来,把目光从屏幕上移开,瞅了我们一眼,但对女儿所说的话,她并没有给予任何回应。
我在想,如果是文芳,他又会怎么解读这对母女呢?他又会揭示出多少家庭教育的玄机呢?
作为教育学专业出生的文芳,在实际中研究儿童的心理与行为上真的很拼。他也好几次提起自己曾经到一些学校去听课,观察那里的学生,一听就是好长一段时间。
我还记得他有写过一篇一年级孩子在班上抄家庭作业的叙事,具体到花了几分钟,抄了几个字,都非常详实。他对儿童的那种理解与关怀,让我一直印象深刻,也觉得有几分汗颜。我问自己:我有没有如他那般用心地去接纳孩子的一切?
除了紧紧跟随张文质老师认真地做生命化教育研究,文芳还潜心博览群书,兼涉写作。分享读书之余,他也会对老师们发布在群里的简书作品给予点评,文字恳切,一语到位。不仅作者,旁观者也学到不少。
这样肯专研、爱读书,真诚又努力的文芳,谁会不喜欢呢?受教于他,我等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