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2019年第31周.精进2.限制唤醒沉睡的创造力
2019年8月1日 11:00
写在前面:这是个人每周读一章活动的第38次打卡,2019年第31周。我决定每周读一章书,坚持十年以上。
本周学习的书目是《精进2:解锁万物的心智进化法》,本章题目为《第4章限制唤醒沉睡的创造力》。
01 限制的三个好处
激发创造、缩小范围、提供线索,这是限制的三个功能。
- 限制能带给我们的第一个好处:限制能激发新的可能性。
限制会让我们难受,但是恰恰是这种难受,会让我们思考,会让我们去想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限制,这些限制的意义又在哪里。
在海德格尔看来,正是因为死亡不可避免,生命的活力才能被激发,人的精神力量才能被最大程度地唤醒,人才会拼尽全力活出精彩而不凡的一生。 - 限制的第二个好处:缩小选择范围,找到内在规则。
如果没有限制,那么我们的很多选择会是“随机”的,因为我们根本无从评判什么样的选择是更好的,或者什么样的选择应该率先被尝试。而限制就扮演了“路标”的角色,它能指引我们走到一个能看到风景的地方。 - 思考潜藏在限制背后的信息,这些信息也许就是应对问题的线索。这就是限制的第三大功能。
02 设计系统的规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思考有哪些限制
对于创作者来说,如果他要创造一个系统,那么首先就要设计好这个系统的规则,而设计系统的规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思考有哪些限制。正如J·K·罗琳所说:“在创造出一个虚幻世界的时候,要决断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角色不能做什么。”她在构思“哈利·波特”的世界时,首先去构想的就是每个人物有着什么样的局限性。
『何远舟的得到』:「这是一个很新颖的角度。至少,在写作上,我从没有想过限制这个角度。」
03 意外发明的便利贴
1968年,美国3M公司有一名员工,叫西佛博士,他在一个研究胶水的科研小组里工作,目的是发明出新型的强力胶水。但是西佛这个人有点个性,喜欢自个儿琢磨,尝试一些比较奇怪的配比,结果一种全新的胶水就被捣腾出来了。不过这种胶水的黏性不仅没有比原来的更强,反而更弱了。西佛的上级对这个新发明并不买账,毕竟分配给西佛的工作任务是发明强力胶水,结果弄出一个粘不住东西的胶水,还好意思邀功请赏?于是这项发明就被闲置了。
但是西佛很执着,他坚信自己的发明必有用武之地,就在公司里到处宣传,于是3M公司上下都知道了这个西佛博士发明的粘不住东西的胶水。
就这样过了好几年。转机发生在3M公司的另一个员工弗莱博士身上。在教堂唱诗班唱歌时,弗莱博士会用一些小纸片做书签,把书中经常会唱到的歌词加以标示。但是纸片很容易从书上掉下来,一而再再而三,成了一个恼人的小麻烦。终于有一天他想起了西佛博士的胶水。这种胶水黏性虽然弱,但粘纸片是足够了,同时也容易把纸片再取下来,粘到别的地方,反复贴也可以,这不是很方便吗?
黏性不强的胶水+纸片=可反复粘贴的便笺纸
新发明“便利贴(Post-it note)”就这样诞生了。作为职场人士日常的工作利器,这个小玩意改变了世界。它也成了3M公司的代表性发明之一,为公司赚取了不菲的经济回报。
04 借助随机性打破思维惯性
打破思维惯性的一种常用方法是借助随机性。英国的思维研究专家爱德华·德·波诺就提倡这种方式,当你感觉你的思考进入了死胡同,再也没有什么新方法的时候,可以拿出一个随机词表(其实只要拿出一本词典,随意翻到某一页就可以),随便找出一个词,跟自己原来思考的主题组合在一起,然后看有没有新的灵感火花出现。
例子:比如,你原来思考的是怎样做一款新颖的饼干,然后随机词表里出现的词是“弹弓”,于是你就可以试着去想:
饼干+弹弓=?
哦,对了,也许可以设计一种可以弹射的饼干,让饼干通过弹弓发射,射进嘴里。看上去很不可思议是吗?如果把这个构思改进一下,说不定还是可行的呢。要知道,如果没有随机词表,你可能永远都不会把饼干跟弹弓联系起来,这就是引入随机性的作用。
05 使用“启发式”打破限制思维
打破限制思维的第二个方法是使用“启发式”。所谓的启发式,指的是一些思考问题的角度,它们是思维专家们从大量的经验和案例中总结出来的,已经被证明对开拓思路很有效。比如创意专家奥斯本提出的“创意九法”,是九个具有启发性的创意提问,包括是否可以组合,是否可以挪用,是否可以重新排列,是否可以逆转,是否可以放大,是否可以缩小等等。
06 问题的三种表述question,problem和puzzle
“问题”这个中文词汇是模糊而多义的。在英文中,至少有三个单词都可以译成“问题”,它们是:question,problem和puzzle。这三个词的区别可不小。
question往往是表述模糊的问题,它反映了尚未界定清晰的困惑,而一个困惑中的人所问的问题常常不等同于其背后那个真正的、连提问者都还没意识到的问题。question型问题的模糊性意味着可以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去“回答(answer)”,却难以真正地获得“解答(solve)”。比如,“人生的道路该如何走”这样的问题并不是一个精确的问题,也许提问者的困惑是无比真实的,他确实困惑于这个问题,每天为之烦恼,但其实他并不知道他要问的是什么。
problem指的是可以明确界定下来的问题,因而是可以解答的。心理学里有一个分支叫“问题解决心理学(psychology of problem solving)”,用的就是problem这个词。但是,problem依然是开放式的问题,解决方案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很难判断其中哪个是最优的方案。比如一家公司今年的利润下滑,这对于这家公司的管理层来说,或许是一个可以厘清的问题,但是怎么解决利润下滑的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也会有多种多样的方法,但管理层可能无法知道最佳的方法是什么。
puzzle是什么呢?在puzzle中问题是非常清晰的,是“定义良好”的问题。在清晰的问题之下,判断一个答案是不是最佳答案也变得容易。迷宫图案是puzzle,灯谜是puzzle,数独也是puzzle,乃至我们在中小学时做的绝大部分题目本质上也都是puzzle(但作文不是puzzle)。而实际上,描绘出基本遗传物质的结构也是一个puzzle,所以沃森和克里克的成就正在于他们解谜成功,只不过他们解的谜是亿万个谜中极端重要的那批之一。托马斯·库恩就在他的科学哲学名著《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把科学研究活动的大部分归纳为“解谜”活动。
例子:原本模糊的问题,经由TRIZ中的矛盾分析法而变得清晰。“如何设计一款太空望远镜”是一个question,“如何解决太空望远镜的口径大小和运输可行性的矛盾”就收窄成了一个problem,而“如何借鉴折纸的方法,设计一款太空望远镜的可折叠结构”,这就进一步缩窄成让折纸艺术家设计某个造型的任务了,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puzzle。从question到problem再到puzzle,意味着问题越来越明确,因此也越来越可能被真正地解决。而TRIZ告诉我们抓住问题中的主要矛盾,不要管其他次要的、枝节的问题,正是促成这种转变的一个可操作的方法。
这是尾巴。
PS:阳志平老师说:在任何时候,精读一章错不了,它是一种性价比极高,并且容易坚持十年以上的方法。我准备通过每周读一章书的最小行动,降低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效率,日拱一卒向前进。以十年时间尺度自我修炼,努力让自己的人生变得丰盈而有趣。
精进2.第4章限制唤醒沉睡的创造力
精进2.第3章组合理解万物构造之法
精进2.第2章层次潜入知识的深海
精进2.第1章视角观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