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帝内经》关于咳嗽
1、肺咳,脉短而涩
2、心咳,脉大而散
3、肝咳,弦而涩
4、脾咳,软而涩
5、肾咳,沉而软
二、脉的调性
1、春天脉弦(肝脉),血气复苏,血管跟不上气血扩张的速度
2、夏天脉洪(心脉),气血流量最大,脉管最宽
3、季节交替之间(土脉、脾脉),脉钝钝的
4、秋天脉浮(肺脉),脉浮,沉取空,标准浮脉
5、冬天脉沉(肾脉),气血收起,脉管缩起,沉在底下
特别注意四季、五脏的脉跟《伤寒论》的六经脉不完全一样,比如“伤寒,脉浮”跟秋天的肺脉没关系,这个会有点混淆
还有一个知识点是:如果身上哪个脏有病,能量会集中到那个脏器,显现那个脏的脉象
再看脉象下去我就会混淆了,发现伤寒论在脉诊的要求上并不很高,但黄帝内经就分得特别仔细,五气对五脏的影响都会表现出不同的脉象。
五气:风,寒,热,燥,湿;
对应的脉相:浮,紧,数,急,濡(软)
哈哈,JT说了一个学脉的好办法,就是到医院门诊见人就把,两个星期学一次,脉诊技术就会突飞猛进了。就是临床要多,其实学医最主要的还是要临床
三、脏咳的主症
就是脉诊不过关,就用主证补
1、肺咳,主证:喘息有声,甚则唾血;咳嗽、呼吸都会有磨擦感,严重痰有血丝
2、心咳,主证:心痛,喉中介介如梗;因心火旺,导致喉管感觉有东西插入,严重会喉咙肿,烂
3、肝咳,咳嗽两胁会痛,严重不能转身,两腋下会闷痛;单边痛,左边肝胆之气不舒畅,右边是脾胃之气不能下降
半边痛需要,双边痛归肝
4、脾咳,右肋下痛,隐隐引背
5、肾咳,其状则肩背相引而痛,肾脏不好,背部的太阳经都不会好,背部僵硬,怪不得我在渴附子汤时会从腰上到肩颈的阴痛都能去掉;有效方:真武汤加生脉散,生脉散补肺,真武汤补肾
四、腑咳
说如果五脏咳不及时治好就会传到六腑
五脏: 肺、 心、肝、脾、 肾
六腑:大肠、小肠、胆,胃,膀胱
以上下相表里,传六腑会产生症状
症状:传大肠:大便失禁;传小肠:一咳一放屁;传胆:会吐出胆汁;传胃:想吐,甚至吐蛔虫;传膀胱,咳时会尿失禁
传三焦腑:咳时肚子胀,不想吃饭;六经辩证的三焦有病是少阳病,有不想吃饭的症状
居然治法不在本章中说,这个有点郁闷,下次遇到不知还记不记得证状了
五、咳的虚实判断
1、躺下咳得更厉害,是肺里有痰,实咳
2、咳嗽讲话,越说越喘,是肺太虚,是肺虚咳
总结,看上面居然写了近1千文字,总结来说,一是五脏的脉相,这个不懂就再看,再者是五脏的证状,肺咳痰咳有血丝,肝咳两肋下痛,心咳心痛,喉咙痛,烂;脾咳右胁痛牵引到背痛;肾咳整个背部都会痛。五脏咳引起五腑咳,大肠咳出大便,小肠咳出屁,胃咳想吐,胆咳出胆汁,三焦咳肚子胀,不想吃饭。实咳,躺下咳得更利害,虚咳,多讲话就气喘没气了。就这么多,没讲治法。
六、五输穴
1、营气,在经络里运行,2小时走一条经,十二时辰,走十二经,就是一天就走一回?
2、行经搞不明白,课后要加强
3、可以形成一种诊断,根据行经的时间出现的症状来判断是哪个脏器出问题
4、营气之外的另一种气,脉气,是一个状态的变化(没怎么看得懂),分阴经上的脉气状态 和阳经上的脉气状态
阴经上的脉气状态:一开始是春季木气,水量旺盛变成夏火气,能量从最热转为持平的土气,长夏之气,开始落为秋季金气,收进冬季水气。能量比阴经阳
阳经上的脉气状态:能量比阳经阴;一开始属秋气,往下收,第二阶段属冬天,又从最底回升到春气,再到夏天旺盛之气
经络穴位真的要补功课,完全看不下去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