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我又开始在现场寻找,问:“刚才他提到的考教师资格证的同学在哪里?”
这时候,一个胖胖的男生站了起来,和前面几个男生相比,他显得很自然,大大方方地接过话筒,看着我。
我开始对他“采访”:“为什么你有那样强大的动力,一直在为考教师资格证做准备?你看把你们同学给刺激的。”
他笑了笑说:“老师,我也是迫不得已。”
这个回答出乎大家意料,现场变得很安静,他看了看大家,继续说:“我打算毕业后,回我们当地中学当老师,找亲戚问过后才知道,要保证进一中的话,必须在当年拿到教师资格证,不然就很费劲。”
听到这里,大家恍然大悟。我接着说:“很好,提前了解清楚就业的要求,为自己做准备,这样的做法非常好,谢谢这位同学。”
这时候,我又把目光转向刚才提问的学生,问道:“可能不用我说,你都知道我要问什么吧?”
他不好意思地笑了。我接着说:“你能告诉我,为什么要考教师资格证吗?”
他已经不像刚才那么紧张了,也变得自然了,说:“其实,我没有想过。只是当时觉得,毕业时,多一个证书会比较好。”
这回答很真实,也很普遍。我一边示意他坐下,一边转向大家说:
“就像我们刚才说的,如果你今天的努力是在为将来的目标服务,而且服务的目标非常清晰,你就会有动力,因为这是给自己干活。”
看到他们点头,我继续说:“大家都看过《西游记》。为什么孙悟空在取经之前,天上地下,厉害异常,十万天兵,无人能敌;开始取经后,却变得判若两人,什么妖怪都打不过了呢?”
他们不知道我要说什么,变得很安静。我笑着说:“很简单,因为取经之前是给自己打拼。”
他们先是一愣,继而哄堂大笑,甚至有的人笑得前仰后合。
我趁热打铁,说道:“所以,不仅要有清晰的目标,还要把它变成真正为自己干活的目标。刚才这位同学,他之所以有动力复习,是他在为自己考教师资格证,这是发自内心的主动的行为,自然会有动力。而假如,我们是被动的,不知道在为谁考资格证,就自然没有动力了,因为没有和自己的内心需求做链接。对不对?
I
投资未来的是人是忠于现实的人,现在获得的能力总会在未来某个时候发挥作用。
A1
大三暑假去雪窦寺禅修,智毅法师提到过佛家的因果论,种因得果,缘是其中的条件,因缘结合,才产生果报。大学时玩过双截棍、滑板,此两项已技能生疏,可能很久之后某种因缘际会可以重启;玩过骑行,于是今天早上起来脑子一热就骑车去了白岩山风车公路,图上骑行距离32公里+,实际行程其中有近10公里爬坡山路,不是因为喜欢骑行,绝不会骑车过去。
A2
我自己设想的是考几个户外的证,比如红十字救护员啊、户外领队证……这些证说起来可有可无,但实际上是能和普通人区分开来的凭证,已经咨询一朋友,等着下半年培训的时间能报名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