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端午节是一种期盼,就向期盼过年,期盼那一声声爆竹过后的烟火味一样,期盼着端午节,期盼着粽子的香味。塞外没有粽叶,临近端午的时候,市场上才有卖的,爸爸去镇上的时候,就会买回来一些,奶奶和妈妈准备好糯米和红枣。过节的前一天晚上,家人们坐在一起,一边听着爷爷讲屈原投江的故事,一边开始包粽子,连夜入锅煮熟,节日的早晨每人分到两个粽子,还要留出来几个送给亲戚和邻里。我会当做宝贝一样捧着两个粽子在伙伴当中炫耀,起初是拿给大家闻闻粽子的香味,后来还是忍痛分出一个给大家尝尝。就这样,粽子的香味在一年盼一年的时光里,留在了记忆的深处。
塞外过端午节,和江南是有一些区别的。这里没有赛龙舟,投粽子,有的是早早起床,去草甸子上,或小河边采摘艾蒿。人们把艾叶放在手心里使劲地搓,艾叶的沉香就释放出来,然后又在脸上、脖子上来回搓,觉得有些发热了,再用河水洗脸、洗手。奶奶说这是为了祛寒,辟邪。采很多,抱回家来,一缕一缕的插在门楣和窗棂之上。用不完的就放在阴凉处晾干,备用。我的家里人似乎对艾叶有些偏爱,因为艾蒿是一种中草药,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霜染青春野水涯,沉香淡淡恰如花。
端阳月老天为证,嫁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