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红灯时,儿子说,
“刚才一个大人从我后面突然过来,他从右边插过来,不按喇叭,他还说我小孩乱骑车。”
我说,“超车应该从左边超,应该按喇叭示意。”
儿子不满地说,“他还是大人呢。”
“有的大人不如小孩,”我的话音未落,一位四十岁的男子骑车飞闯红灯。
“是吧,这就是一个不如小孩的大人,我们和他不一样,我们等绿灯再走。”
有朋友讲过段子,说的是小伙子在国外和国内带女朋友过马路。国外时,小伙子闯红灯被女友惊呼,连红灯都敢闯,你什么事儿干不出来?分手!回国后,他不闯红灯,女友说,连红灯都不敢闯,你还能干什么?分手!段子里吐槽多处社会道德和法律的问题。
从成长角度来说,成人应该多做好的行为示范,不做坏榜样,如有偶尔失误,要敢于在孩子面前认错。
“孩子,你可以做到的是自己守交通规则,你无法控制别人,就像刚才闯红灯的,也只有交通警察上前强力制止或批评。况且,很多交通事故死亡都是闯红灯的结果。”
“他们没有出车祸呀?”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这次没事,下次呢?下下次呢?下下下次呢?”
“上次遇到一辆大巴车,慢悠悠地占两个道,我也没法超车。我突然想起一位朋友说的话,他告诉我,遇见陌生的车违规影响自己时,不要上火,你把司机想象成一个熟悉的人,很快就消气。我一试,呵呵,管用!顿时觉得心平气和多了。刚才那个人,会不会是你某某好朋友的叔叔,有特急的或危及生命的事,这样一想,很容易原谅。”
孩子三年级的时候,老师让我做个家长会发言,我记得当时的一个观点:现在的儿童,未来三十年是社会的主要力量,未来的社会一定更文明、开明,我们要努力帮助他们打一些底子。比如规则意识、自主意识、助人意识等。
经常到学校门口执勤的孟老师说,“孩子们大多数都知道让孩子沿线排队入校,很有序,就是有个别家长非要把自己的孩子塞到队伍里,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多走路,还振振有词。有的孩子不想插队,家长呢,就大声呵斥孩子是榆木疙瘩,连插队都不会!”
这时,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角色,绝不能保持沉默,需要诚恳告诉家长为什么要排队--集中入校期间,人人排队才能有效阻止拥堵,才安全,才有序,需要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孩子成长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中,学校教育者要有足够的自信去主动引领家庭和社会,这份自信源于对教育规律的正确理解,源于对学生成长需求的科学认识,源于对时代现状的有效把握......
正是一批批拥有教育情怀和教育智慧的教育者乐于为之付出精力和时间,越来越多的教育者“爱群乐业”,学校教育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家庭、社会才会好一点,孩子的成长才能更好一些。
陶行知先生在90年前告诉老师们一句话,今天依然受用,他说,我们做教师的,心中要悬着一个理想的社会并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