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父亲节,我想起了我的父亲。
想起朱自清的《背影》,其实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给我的,又何止一个背影?
印象最深刻的当是那一次:那是一个2002年的冬天,我在一个离家三公里的学校上班。天冷,我一般都是住校,一周回家一次。
那天是周日,为了周一早上不用着急慌乱,我准备下午就去学校。妈妈早早地给我炕好的热乎乎的小饼。那天,天非常冷,我骑自行车走在去学校的路上,感到脸冻得生疼。到了学校,把拿来的东西一一放好,才猛然发现,我的小饼忘厨房里了。我把帽子重新戴上,又出了门 ,那么远,那么冷,回家我是不愿意的,我想去学校后面的街上碰碰运气,看看馍店有没有馍,结果让我失望,一家声称没有馍,一家连门都没开。我只好沮丧地走回学校,刺骨的寒风刮过,我的心里更是凉凉:这一周吃什么?自己怎么这么粗心,总是丢三落四!
回到学校温暖的小屋,还没坐稳,父亲便打来电话,说是发现厨房里为我准备的小饼了,要不要给我送过来,想想外面的寒风,我很想说:不用送了。可是,不送我吃什么呢?我还是答应让父亲送过来。
没过多久,我便听到门口有人喊我,我打开门一看,一下子就惊住了,我看到一个“雪人”站在我的面前,花白的头发上全是雪,肩膀上、身上都是雪,甚至脸上还有没及时融化的雪,那是我的父亲。我鼻子一酸,说:“爸,你过来得真快。”父亲没有拂去身上的雪,而是略带骄傲地说:“那是,我一路上骑得可快呢!恐怕你等急了……”我忽然眼前一片朦胧,想起那条坑坑洼洼的路,父亲是怎样冒着风雪,忍着颠簸,又一路飞快地赶过来,父亲赶紧又说:“闺女,给,小饼,赶紧拿过去。”我接过小饼,说:“爸,你进屋坐会儿吧,”父亲说:“不了,反正也是冷,趁着冷劲儿赶紧回家,你妈还等着我吃饭呢!”我看看外面已经暗下去的天空,雪花纷纷扬扬,只好让他走了。
那个高大而雪白的背影就那么渐渐消失在白茫茫的雪地里,而之后它却清晰地印在我的心里。
父亲,您知道我一直记得这个下雪天吗?父亲,您知道我一直记得你那天像个“雪人”一样站在我面前吗?
不,您不记得了,因为这样场景太多太多:大雨滂沱夜,你背我去打针;冰天雪地时,你送我去上学,秋风萧瑟时,你接我下班,小雨淅沥时,你送我去搭车……我年近四十,您年逾古稀,可是在你眼里,我依然是那个扎两个小辫的小女孩。只要我说到,你总是认真做到,从不管天气,更不管你自己。
耳边响起《父亲》: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谢谢你,直到长大后,才觉得你不容易……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我愿用一切换你岁月长留……
再一次泪湿眼眶……
父亲,我爱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