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酒是由夏朝的杜康所发明,年少的杜康靠放牧为生,经常把饭菜挂在树上,却忘了吃,所以饭菜一般都会挂在树上很久,变味变质,无意间发现发馊的饭菜竟然它的汤汁还能甘醇可口,这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并反复研究琢磨,终于发现了自然发酵的原理,遂有意识地进行效仿,并不断改进,从而发明了一套完整美酒的酿造工艺,这和牛顿被苹果砸头上发现万有引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一提到酒,相信很多人都会联想到电视剧和古典小说中的情节:刘邦项羽鸿门宴,蒋干周瑜群英会,关羽温酒斩华雄,,曹操刘备煮酒论英雄,武松三碗不过岗,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等等。
在我们的印象中,不少古代人都是善饮的,千杯不醉,豪迈不羁,腰间别一个小酒壶,置身于青山绿水间,走到哪喝到哪,时而疯言疯语,不知所言,时而吟诗作赋、一本正经,颇有“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风范。
相传,陈朝后主好酒,据传他能日饮一旦。武松更了不得,都说“三碗不过岗”,他不仅没倒,还击败了景阳冈猛虎。酒仙李白十足酒鬼无疑,无酒不欢,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为证,且无酒不成诗,就算皇帝老儿命令他作诗,也要待他喝上一壶才作。北宋欧阳修自号醉翁,更是挥笔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到了清朝,能喝的人不计其数,除了“清纯帝”乾隆不怎么喝酒,康熙和雍正可都是号称千杯不醉。
虽然朝代在不断更迭,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但毕竟文化的传承是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酒文化得以完整更好的流传至今,和它本身就是灿烂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密切相关,美酒对人的吸引力却丝毫不减,美酒的醇香更胜当年,到现如今,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美酒配佳肴,但凡是聚餐聚会,故人重逢,节日庆祝等重要时刻,都要同饮上一杯才痛快,才配的上欢快融洽的氛围。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有愁明日愁。酒不仅可以开心快乐的畅饮,也可以在伤心欲绝的痛饮,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但凡遇到挫折,遭遇低谷,不知所措,失意黯然时,往往喜欢借酒消愁,放纵自我,淋漓大醉一场。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