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无意翻到李欣频的《放自己一年梦想假》,这本书应该买了有3,4年了,已经不记得当时是在什么样的状况下买的这本书。隐约只还记得听过李欣频老师的音频节目,估计是被节目种草后买的,但买回来好像一直也没有看过。
今日翻开,看到老师说“不让金钱和时间去限制自己的梦想”,对照作者看看自己,这几年创业做手工工作室也算在努力去践行这句话。记得刚辞职那会儿默默的对自己说:以后的人生,我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如果有一天,我可以上午跳舞,下午去自己的工作室上班,和大家一起玩手工,既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间自由,同时还能靠着喜欢的事情养活自己,那是多么幸福啊!
如今,工作室是有了,我也可以去跳舞,很自由,唯有收入上还没有达到自己满意的状态。生活在城市,偶尔难免会感到压力,很难一直保持一种轻快的心态。
看到李老师写到:“当我专注于花钱去享受生活时,我的收入反而更多”时,我问自己为什么没有做到,书中写了几个前提:“1.你要确信宇宙资源真的是无限的,很多人这部分观念就已被设限了;2你正在做你喜欢且擅长的事情;3.你没有因为‘担忧不安的未来’而在固定的公司早九晚五的上班,如果你是因为担忧而去上班,你的时间全部都被固定薪水绑住,这是对现金流很大的设限。”
看看自己,这三条好像也是做到的,可我为什么还是没能实现财务的自由?想想和老师的差距,我发现最重要的是她可以把自己旅行的见闻分享出来,写专栏,出书,在过程中为当地的旅游业做广告,她的核心是写作,写文案,旅游刚好提供了写作的素材,也把自己放到了一个能提供广告价值的环境中去,所以我理解李老师的旅游+写作(文案)能力才是她可以实现财富的自动流入,花得越多就收入越多的核心。其实这和现在很多旅游博主是类似的,可见写作能力的重要性。
2018年我去澳洲做了半年的中文助教,我也算给了自己半年的间隔年。当时去澳洲没有企图要为未来职业发展和收入谋求点什么,唯一只想着可以多见见世面,体验一下不同的生活。达尔文、悉尼、墨尔本、凯恩斯走过了几个城市,我只留下了朋友圈一点照片和几句简单的配文,其实在那边生活的半年时间里有很多见闻和感想,我却从未意识到如果自己去分享可能会给自己或他人都能带来价值,所以也就没有去分享。现在想来还是有点小遗憾,感悟虽然也是可以回顾,可以写的,只是当时的心境已经不能感受得那么强烈和真切了,另外一些时效性的东西也没办法再去展现。
再想想自己做工作室这几年,一个人活成一个团队,不但有很多技术点可以分享,还有关于创业,关于自我成长的探索其实也是很好的分享素材,自己也没有去系统的梳理。
我看到写作可以为喜欢的事赋能,也相信写作+喜欢的事情就是一条可以实现自由的路径。但知道和做到还有一条需要努力才能跨越的鸿沟,希望自己能做到知行合一,不断输出。也希望能遇到想要写作的朋友,我们一起去以“身”试法,实践这条自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