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天生会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一直相信“科学育儿”。从孩子出生到成长,疾病、护理、饮食、性格培养等等看了好多书,关注了很多知名育儿公众号,读了很多文章。我始终相信专家、心理学家,他们更了解孩子的行为所表现的心理活动。特别是孩子上幼儿园,我做了大量的关于孩子入园方面的工作,想让孩子顺利度过分离焦虑期。
事实上,有了这方面的借鉴及我的“照本宣科”的运用,孩子顺利度过了这个阶段。我也经常用这些经验分享给身边的“宝妈”,她们都很敬佩我的付出及学习力。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期,我有点“小骄傲”了。
前天,孩子在幼儿园因为所谓的“挑食”被老师恐吓吃饭。我认真反思。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太相信依赖育儿书本及专家了。的确,其实他们说的也没错,始终告诉孩子“老师像妈妈一样爱他”,会让他觉得幼儿园的环境很安全,从心里上接受和认可幼儿园。
但是,书和专家没有写老师爱的方式也许和妈妈不一样。我只是一味的相信“幼儿园都是爱”,不要怀疑。但是缺乏自己的独立判断。书中的幼儿园怎么可能和生活中的一模一样呢。即使孩子的幼儿园的学费将近我工资的70%,即使它口碑很好,即使它有可以“监督老师行为”的监控,但是那又怎样?能保证老师不犯错吗,能保证老师的品德吗?我们四线城市的水平能和书中的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的幼儿园比吗?
假如我提前能想到这些,提前告诉孩子“老师爱你,但是人无完人,老师也会犯错,即使你喜欢的人包括爸爸妈妈和老师,他们做了让你感觉不舒服的事,你要勇敢的拒绝,甚至反抗。”
书上说“不要问孩子在幼儿园发生的不开心的事,会强化他的悲伤的情绪,让他对幼儿园产生抵触”。但是,怎么可能保证有多种需求的幼儿在学校时时刻刻开心?怎么可能保证没有意外情况发生?
假如我能提前想到这些,提前鼓励孩子分享不开心的情绪,也许他不开心情绪可以得到排解和发泄。生活不易,不是我为他搭建美好的保护罩,就可以保证他不接触风雨和黑暗。应该诚实的告诉他,真实的东西。只讲美好,当他遇到黑暗,他会困惑,会紧张。就像此刻的我的孩子,他一方面觉得老师像妈妈一样爱他,一方面不知道为什么妈妈不会强迫,老师会。
最了解孩子的人应该是父母,而不是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