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社会动物,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工作学习,大到国家外交,小到日常交流,总少不了要说服别人,这就用到了《鬼谷子》第二篇所讲的反应术。

原文:
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复以验今;反以知古,复以知今;反以知彼,复以知己。动静虚实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复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译文:
古代以大道教化天下的圣人,是与无形的道共生的。回复观察过去,再来检验现在;回复了解历史,再来认识现实;回顾了解对方,再来弄清自己。动静和真伪的道理如果与现实不相符合,就要回复历史去探求。事情一定要通过反反复复的认识过程,这是圣人的主张,不能够不认真考察。
读到这里,让我突然想到了刚刚重温的心理治愈电影《心灵捕手》。
这是一部关于爱与成长的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个名叫威尔的天才清洁工的故事。威尔有着过人的聪明才智,但却是个叛逆少年,整天只知道喝酒、抽烟、打架。一次偶然的机会,麻省理工教授兰勃发现了威尔的天赋,开始尝试“救赎”威尔,故事就此展开。
影片中,兰勃教授为帮助威尔,请来了自己的老同学、心理学教授尚恩。尚恩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彻底打开了威尔的心防,消除了他的心理顽疾。在尚恩教授真诚的帮助和鼓励下,威尔终于实现了自我的重建和救赎,最终找寻到了真正的自我,也拥有了更加辽阔和美好的人生。

这是一部美国电影,贯穿影片始终的是尚恩教授对叛逆青年威尔的治愈过程,是西方心理学的成功应用。我认为,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鬼谷子》的反应术的思想。
1. 追溯过往,发现规律,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
威尔的童年是非常不幸的,先是被父母抛弃,后来四次被送人寄养,其中三次受到严重虐待。这些痛苦的经历导致了威尔的自卑敏感,也导致了他如今的叛逆。
尚恩教授正是在充分了解到这些过往之后,看到了层层包裹中威尔的真面目,不过是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小孩子,用铠甲和尖刺来伪装自己,以期使自己不再受到伤害。
于是,教授轻柔地、坚定地一遍遍地对威尔说:“这不是你的错”。最后,积压在内心多年的郁结、痛苦、恐惧和委屈,让威尔像个孩子一样大声痛哭——他终于意识到这真的不是自己的错,他开始学会宽恕和接纳自己了。
2. 观察对方,引导对方,随机应变,针对不同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
影片中,尚恩教授观察到,有着过人天赋的威尔,内心一直是敏感的,脆弱的,不自信的。原生家庭和童年经历,降低了他的自尊和自我价值,影响了他对自我的认知。
于是,教授向威尔讲了自己和已故太太的故事,告诉威尔,没有人是完美的。让威尔认识到:唯有坦诚,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不完美的,带有瑕疵的我们,一样值得被爱。
3.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别人最好的方法是从了解自己开始。
其实,尚恩身为心理学教授,在治愈威尔的同时,也在治愈着自己。教授自从深爱的妻子不幸病逝后,就将自己的内心封闭,与社会隔绝,同学和朋友都无法理解。
在与威尔的一次次交谈中,尚恩教授反观自己的内心,也了解了自己。因为人是有共性的,他就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去了解威尔,从而结开威尔的心结。在威尔走出过往的黑暗后,尚恩也从丧妻之痛的封闭中走了出来。
4. 刚柔并济,张弛有道。如此,方可掌控局势,达成目标。
面对威尔的叛逆和种种不逊言行,尚恩教授并没有一味地忍让。当威尔在一次谈话中,对尚恩教授已故的妻子言语不敬时,愤怒的尚恩掐住了威尔的脖子,威胁道:“如果你再这么说,我会杀了你。”
这样暴怒的教授不但没有将威尔推开,反倒重击了威尔内心的傲慢,开始接受尚恩教授的心理治疗。
在威尔故作坚强时,尚恩又温和地抚慰他,最终令他卸下伪装的坚强,袒露并接受真实的自己,追寻自己想要的人生。

小结:
无论古今中外,反应术不仅可以帮助圣人伟人统治国家、影响世界,对普罗大众的待人处事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以上,是我阅读《鬼谷子》反应术的一点心得,愿与小伙伴们分享、探讨。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