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女从小不好好吃饭,营养不良,现在(4岁)是同龄人中最矮小者,消化功能弱引发的肚子疼已近一年。我很自责,自己没有“当好”父亲!当初如果做好了,哪里会有这些问题!但事实上,闺女自1岁断奶后就开始不好好吃饭,到目前为止,已经3年了,在这漫漫的3年里,自己怎么就没有进步,没有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好爸爸呢?
是自己不想做好吗?肯定不是!否则,自己也不会忧心了。根源就在于,当初的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做得不好,还自我感觉不错呢!觉得自己爱闺女,每次她不好好吃饭,自己就烦闷地抽烟,并责怪老婆。但闺女的吃饭改善了吗?肯定没有!也就是,虽然存在问题,自己却没有树立清晰的目标,必需实现的目标,即“让闺女好好吃饭”。如果要实现“让闺女好好吃饭”这个目标,烦恼、抽烟、责怪等行为,是无益的,反倒因情绪低落而严重影响精力,更不利于目标的实现,这样的行为压根就不能“选择”。
因此,最根本的,是要树立清晰、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必需实现,其他的事情都可以放弃。这样一来,选择什么样的行动,就有了明确的标准。
实际上,自己心里,是“知道”问题的存在的,否则也不会忧心了。但为什么不去树立目标,然后行动呢?根本原因在于,自己心里隐约“知道”,这个任务太艰巨,根本就没有信心搞定!如果仅仅是低头捡个东西,就能让闺女喜欢上吃饭,自己会不行动吗?肯定不会!说白了,就是看不到成功的“必然性”!因此,关键就在于建立实现目标的“必然性”,看到了“必然性”,才会有动力。
万里长征,大家都知道艰难,但之所以公认它“艰难”,并不是因为路不好走,而是路途太远!如果只有1米的距离,再难也没什么,终点就在眼前嘛!而“万里”,却是“看”不到终点的。但再远,距离也是有限的!走一步,就少一步。持续不断地向目标迈进,与目标间的距离必然在不断地缩短,终有一日,将到达目的地!补缺口也是一样,缺口再大,补一点就少一点,终有一日,将会补足!实际上,任何人都不能一下子搞定“大”,并不独独自己搞不定!但“小”却人人可以轻松搞定!那就将“大”分解为“小”,还存在什么问题呢?比如那些传说中牛逼哄哄的人,实际上,每天所完成的事情,也是有限的,但他们持续不断,今天完成一点,明天完成一点,日积月累,就远超于你。而且,能力的积累是有复利效应的,短短几年(一般5年左右),就难以望其项背了!计算一下,基数为1,日增长率为0.1 %时,你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在大多数情况下,坚持不了多久就放弃了,假设真的坚持了,足足坚持了5年,每周学习2天,总天数是521天,也就是1.5年,忽略间隔时间所起的负面作用,按复利效应,最终取得的“成就”大约是1.7。而那些牛逼的人,每天与你幅度相同,5年后的成就是多少呢?6.2!10年后呢?你是2.9,人家是38.4!20年后,你是7,人家是1475!还要再继续比较吗?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差距是一天一天造成的!再艰巨的任务,再大的难题,也是一步一步搞定的!补残缺有那么难吗?一步一步走下去,终将到达。之所以有问题或障碍存在,就是因为有些事情做不好,或不会做,那就去把残缺补上,不就可以了吗?
难点,还在于很多目标,不易量化,不易可视化,从而缺乏掌控感。万里长征,走一步就少一步,这是明确的;搬一座砖山,搬一块就少一块,同样明确。但要提升某种能力,却没有这么明确。需要做什么?怎么做?做了之后究竟有没有提升?提升了多少?都不易量化。那怎么办?明确、清晰自己的目标!在迈向目标的过程中,是否有“障碍”,是明确的,遇到障碍时,缺啥就补啥,补完了,障碍不存在了,向前迈进的这一步就非常清晰、明确。其实能力的提升过程,是突破舒适区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遇到障碍的过程。攻克一个一个的障碍,不就是很明确的?随着一个一个障碍被攻克,与目标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自然必然实现目标!闺女不吃饭这件事情也是如此,虽然没有里程数或块数那么明确的量化标准,但目标是明确的!那就是让她“好好吃饭”,障碍就是她不吃眼前的这一顿饭。为什么存在这个障碍?首先,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她更喜欢零食。为什么?零食好吃呗!一味地强迫她不吃零食,并不是好办法,我们都知道水宜疏而不易堵。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她更喜欢饭,像喜欢零食一样,甚至比零食还喜欢。那怎么办?吸引她的兴趣,好吃、好看、好闻、有趣,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参与感,还有让她了解食物(如种植、收割、处理等)。这些方面靠他人(如饭店、早教班、培训班等)是靠不住的,因为他们的目标是不同的,只能靠自己,一点一点,把这些全都做到了,落实到位了,她自然就感兴趣了。要选择做的事情,就很明确了,比如提升自己的厨艺。当然,术业有专攻,这也是很难的。但如果按万里长征思路,难怕什么,一点一点来嘛。比如某道菜,这次做的差在哪里?好在哪里?下次应该如何提升?一次比一次更清楚如何将这道菜做得更好吃,慢慢地,就有了一道拿手菜,接着是两道、三道、……。并让她一点一点了解食物,让她对食物有亲切感,有兴趣。把这些缺一点一点补上,不就行了?这个过程,肯定不是那么容易,但什么也不做,3年也过来了(从她1岁至4岁),接下来的3年,如果依然什么都不做,她7岁时依然吃饭不好!做一点终究会好一点,吃饭改善一点,她吸收的营养就会多一点,身体也会向健康的方向转化一点。有一句广告说得好:吃嘛嘛香,身体棒棒。
因此,要进步,就要先发现自己的残缺,补上了,就进步一点。但要发现,首先就要有清晰、明确的目标,否则,没有自己想要的,做不成也没有什么,即使残缺近在眼前,也会视而不见。
有一篇TED讲得好,提出了两个概念:表演区和学习区。表演区是不允许失败、错误的,要尽量避免,因为后果很严重,如篮球比赛。而学习区则不同,是在试错的过程中搞定错误,搞定原来搞不定的事情,如投篮练习。之所以我们不能将在意的事情(如做爸爸、丈夫、儿子、朋友等)做得越来越好,就是因为禁锢于表演区,从来没有进入过“学习区”,也就没有进步,也就不会越做越好!
总结:我们要想做好在意的事情,就要树立清晰、明确的目标,持续不断地向这个目标迈进,缺啥补啥,并要明白,每攻克一个障碍,就向目标迈进了一步,距离目标就更近了一步,持续不断地积累,必然距离目标越来越近。且能力的提升是复利效应,积累的速度会越来越快,数年后的效果,将远超你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