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倾听的层次
学习内容:
1、注意力集中
a.时间管理:一次只做一件事(左手画圆、右手画方)
b.控制情绪:可以做到,只是觉得没必要(训孩子的时候班主任来电话了)
c.忘我:先听,后判断(顺次)
d.观音菩萨:观音,声音+肢体语言
2、复述
把对方未讲出来的补充进去
3、Get对方需求、出发点
客户需求:购买电钻-墙上打孔-安装书柜-客户需求是书柜放书;车-到达目的地
个人思考:
1、归纳总结、抓主要矛盾、理解画外音的能力同样是管理者必备技能。
2、以客户为中心是以客户最终需求为中心。
行动计划:
1、刻意培养下属“听”的能力。
2、区分手段与目的。
二、人力资源管理三支柱模型
学习内容:HRBP:倾听能力强,人际敏感度高,学习能力强(跨业务),互补(非业务专家,通过提问推进;流程专家——解决问题的流程,gaps)
个人思考:HRBP不可能是最懂业务的,但可以是HR里最懂业务的,业务里最懂HR的。以集团人才选拔为例,我们需要的是同层次前5%的人,也就是需要优于95%的人。假设我们在HR中优于80%的人,对业务的理解优于80%的人,那么在HR+业务整体群体我们是优于1-(1-80%)*(1-80%)=96%的人,即处于前4%的分位,属于人才选拔范围。
行动计划:培养下属跨界、跨业务能力。
三、管理学建模
学习内容:
1、十字分类法
SWOT分析,先外部后内部:受外部影响,内部SW可能变化
BCG矩阵:市场增长率、市场相对占有率(市占率/行业头部企业市占率)
2、结构化思维
变经验思维为模型思维,改变思维模式
查文献,找成熟的概念、模型,然后再做自己的研究
3、金字塔模型
一个中心点=三至七个分论点+三至七个论据支持
论:结论先行,证:上下对应
分类清晰,类、比,排序逻辑
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中文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个人思考:
1、无领导小组讨论中案例分析,领导总结点评等,如何做到系统化与高瞻远瞩。
2、解决问题的时候有拿来主义意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解决问题。
行动计划:加强对模型的学习,如管理模型、商业模型,借助模型做系统化思考。升维定位,降维打击。
四、员工流失
学习内容:
1、员工流失模型:马奇和西蒙雇员流失模型、普莱斯(Price)模型、心理契约违背的动态机制模型(形成原因:无力兑现,食言,理解歧义)、心理契约违背的食言模型、莫布雷(Mobley)中介链模型
2、核心员工保留策略之重视和履行心理契约,变心理契约为文字契约:招聘过程构建良好的心理契约,企业积极履行心理契约,加强与核心员工的沟通,保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考评机制,员工要积极履行对组织的承诺
3、离职员工正向管理:鼓励员工更大胆更及时地分享他们对现有工作的疑惑;有助于维护公司的口碑(Peak-end定律);向所有员工传递企业人才观:相比员工对企业的作用,企业更关心员工能不能充分实现个人的成长。
4、Peak-end峰终定律
个人思考:峰终定律在《消费者行为学》课上同样被提到,当时李老师是通过餐厅上菜顺序带来的体验进行引入。峰终定律由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提出。是基于我们潜意识总结体验的特点:用户对一项事物的体验之后,所能记住的就只是在峰(高峰)与终(结束)时的体验,而在过程中好与不好体验的比重、体验时间的长短,对记忆的影响不多。
行动计划:
1、工作总结、年终考评等,规避近期效应。
2、人才选拔、晋升述能、活动设计等,运营峰终定律。
3、比起较为平均的、全流程式的顾客体验管理方式,将有限资源重点投放于顾客接触之峰点与终点的体验管理,可以利用更少的或者相同的资源实现更高的服务效能,从而从整体上优化顾客体验。
五、案例分析
学习内容:新地HRBP成功落地
个人思考:被“阉割”的人力实际是没完成从HR到HRBP的转型
行动计划:结合新地成功案例重新审视宁波新东方的HRBP,包括画像、KPI、动作等。
六、冲突管理
学习内容:
1、冲突,中性词汇,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冲突水平适中,组织绩效最高。新人占比25%-30%搅起水花
2、“魔鬼代言人”的作用被肯定,但“带来的感觉”让他被投出局
3、冲突的焦点,来源是人与事
4、中庸:中正之道,适合的方式;合作。
个人思考:
1、集团每年度的组织健康度与盖洛普Q12调研,增速很低的学校可能评分很高,而增速很高的学校评分中等甚至偏低。将高评分作为优秀团队的评分标准是有失偏颇的,需要系统化地设计评估维度与权重。
2、业绩贡献者与团队融入的平衡,如何做好感性与理性的分离,同时培养管理者这方面的能力。
行动计划:
1、组织氛围打造的过程中允许“魔鬼代言人”的存在,管理者同样需要包容他们的存在。但为了避免实验室效应,不能直接凸显“魔鬼代言人”。
2、不盲目关注调研数据,善于运营冲突提升团队业绩。
七、职场核心竞争力
学习内容
1、如何有效激励人才-联动机制
a.理实交融:理-场景案例中的逻辑,实-人性
b.三个和尚没水喝:分权(责权利)、分钱(资源)-钱途、前途
c.能否胜任:表面上看业绩,实际看是否有能力让人领着干,正向转化的能力
ü 对着干:刺头、杠头(对立面,已经暴露),滚刀肉
ü 跟着干:最多
ü 帮着干:不多(人性),现象是宁愿外循环,不做内循环
ü 领着干
d.案例场景:销售一部、销售二部、销售三部,部长+主管,主管晋升的问题
2、跟着干的人不能帮着干的人的方法同上级谈条件
3、靠谱: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工作态度
个人思考:
1、老师抛出是否让你的下属晋升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组织行为学》中学到的A model of managing OB:Authoritarian mode 专制模式(命令式管理 ,适用于刚入职场人员),Guardianship mode 监护模式(帮助员工分析问题找通道),Supportive mode 支持模式,Collegiol mode 同盟模式。但掰开、揉碎了在各种场景下分析发现并非如此如此。这让我想到《大明王朝1566》中胡宗宪对新任杭州知府高翰文说的:“圣人的书是拿来给别人看的,拿来办事是百无一用。”
2、靠谱的另外两个维度,一是工作结果离散度低;二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行动计划:
1、区分场景,辩证看待问题。人员调动、业务开展、日常管理,少谈人品多谈人性。
2、整合“靠谱”的评价维度,制定团队要求。
八、基层员工评价维度
学习内容:
1、绩效衡量维度:多(数量),快(时间),好(质量),省(成本);自我介绍:对比,区分平台价值与个人价值
2、员工离职原因:钱,没给到位;心,委屈了。
3、鞭打快牛变成贬义词的原因:不患寡而患不均
4、亚当斯公平理论,外部公平、内部公平、个体公平
个人思考:
1、原本考虑的带团队核心是开好会(提升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的交集,提升团队凝聚力)、吃好饭(打开盲区、信任,8小时之外、引导、心流),现在应该再增加一个——分好钱(分钱的艺术)。
2、高底薪,2000-5000,员工管理意愿降低
行动计划:研究分钱的艺术,尽可能兼顾各种公平与激励。
九、管理者评价维度
学习内容:
1、价值衡量,折算系数,工作含金量,管理决策
2、中国最难获得激励的群体:体制内
3、以奋斗者为本:不让雷锋吃亏
4、分资源:钱、前途,兑现会有滞后性
个人思考:
1、世界足球最佳射手评价标准
2、ABCD类学校评价体系
十、如何更好的展示自己-向上管理
学习内容:
1、向上管理失败:信息不对称,领导不信任
2、罗振宇在《奇葩说》里表达过自己的观点: 职场最没有前途的一种人,叫反馈黑洞。
a.不是什么事都主动汇报,无法自己快速解决但可能对领导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主动汇报。
b.领导最怕坏消息从外部传来而自己并不提前知道,这是管理失控或是官僚化,不要一问三不知。
c.上级的上级预约谈话:组织(上级的上级)重视的事情,领导(上级)重视的事情,自己重视的事情;谈亮点、问题、创新;
ü 事情进展不好:由帮着干的人拿解决方案;
ü 事情进展好:让上级意识到亮点,通过细节夸一下团队外支持者,然后是夸承担任务的团队内部的人(工作好的时候,让领导对自己的下属有印象)
d.干掉一个人:让他在团队中没有权威性(承诺不能兑现,调配不了资源)
3、管理者层级:执行层管理者,执行+谏言谏策管理者,谏言谏策管理者(幕僚、智囊、军师,信任度),站在你的角度用上级的逻辑做推理,要的不是方案,是方案优劣势推演,做有预见能力的下属。
4、管理者所需能力
ü 中层管理者:辅导、授权委责、计划与组织、管理人际关系、影响他人、引导互动
ü 高层管理者:辅导和发展他人、引领变革、高管执行力、企业家精神、建立战略方向、制定运营决策
5、基层晋升与中层晋升能力需求唯一重合的:辅导和发展他人
a.辅导:先“传道”,后“解惑”,最后“授业”。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
b.干得好的时候:陪伴,感受到被关注与认可;干得不好的时候:员工需要被拉一把。雪中送炭永远优于锦上添花。
个人思考:员工为什么要学或者做比去学、去做更重要,无论是让其明白事情的原委、背后的逻辑还是“相机诱导”,都是想从从Incentive到Motivation.
行动计划:有机会就要真诚地帮助员工,尤其雪中送炭。没有机会,学会创造机会。做有人情味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