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本书后,让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一个跟这本书半点关系都没有的问题——什么才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关于这个问题,随便去百度知乎上搜搜一下,就能得到很多答案,无论答案有多么的五花八门,有一点是共通的,就是好书是经得起时间洗礼的。但在读了这本书后,让我有了一点新的体会,就是一本好书必须是自己能读得进去的,要不然,纵使这本书于你也相当于无物。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版商开始提纲挈领,总要在书的封面上摘上书中的一句话,私以为,这种做法非常的高效,能让人在第一时间内就知道这是不是你的菜。在《昨夜的咖喱,明日的面包》的封面上,有这么一句话——放开悲伤的回忆,才能拥抱更鲜活的世界。
从这一句话中,多多少少都能猜出书的内容,无非是关于人们对悲伤回忆的应对,这悲伤的回忆或是对逝去之人亦或者是对逝去之事。我对日本的文学了解的并不多,平日看得比较多的也只有侦探破案小说一类的。提起日本的纯文学,只能想到一个形容词——靡靡之音。
近20年以来,日本的经济近乎停滞,自杀率一直居高不下。与此相对的,就是日本举世闻名的温情社会。温情脉脉的近乎假象,人与人之间感觉有一层薄纱,无法真正接近彼此。回到本书,主要就是讲述了一群人是怎么面对一树的逝去。全书行文如水之淡,从开始直到都没有什么冲突高潮之处,平淡得让人觉得无趣。描写普通人一生的文章都是如此吗?不见得吧,描写普通人一生的也有壮阔如《白鹿原》沉重如《活着》。如果平淡的行文或许是与日本的社会氛围有关吧。
一直觉得,日本是一个非常矛盾的民族,一本《菊与刀》更是将这种种矛盾讲透了。一边非常克制守礼一边却残暴残忍,一边讲究全社会温情一边自杀率居全球之首。是时候去重新翻一番《菊与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