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国家针对技术转移及知识产权运营,出台了许多许多的优惠政策,可谓煞费苦心,更是用心良苦。
许多高大上的人进来了,许多土豪十足的机构进来了,各方沉甸甸的资金也招摇地进来了,官方的钱,机构的钱,私人的钱。但是,实际的技术转移及知识产权运营成效,与乱哄哄的热烈场面相比,几乎有天壤之别。
平台无比高大上的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听说在做知识产权代理了;标榜行业翘楚的技术转移机构,一个老掉牙的成功案例成功地讲了十多年,难得的第二个成功案例又好像有点死无对证;那家让业外人士感觉已经就要冲进创业板科创板的互联网+,而业内人士则又十分不屑,甚至毫不犹豫地告诫大家:小心骗你!
无论哪家机构无论谁,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都在万分努力地工作,都是努力地没有得到想象的结果!技术转移及知识产权运营,怎么就这么难呢?
成千上万的科研成果及专利技术,其实与你的万千宠爱无关!
能够纳入技术转移及知识产权运营的成果,必须是技术成果!技术是关于怎么做的学问,科学是关于是什么为什么的学问。
每年科研院校整出的科研成果,其中为什么是什么的科研成果,与技术无关与怎么做无关,你无论怎么努力,是天然地无法转化和运营的。
类似这样的技术成果,你也是不必劳神去转化的。那些今年搞物联网,明天搞大数据,后天准备搞超材料的科研工作者的技术成果,无论课题层次有多高,基本无法转化无法运营。
能够运营转化的技术成果,一定是解决产业领域中的痛点难点的技术方案。应时性的研发,赶时髦的研发,没有深入细致的研究,没有长年累月的思考,是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技术成果的。
当然,也理解科研人员尤其科研院校的科技人员。你不去应时性地去申请那些时髦课题,是无课题可做的!给钱的部门,不搞些高大上的科研项目给你去折磨,还好意思立项给钱吗?
2018年深圳一项国家专利金奖产品手机自拍神器,据说打专利维权官司都赚钱上千万元,产品生产订单都十亿元了!科研给钱部门谁会为一项手机自拍神器立项呢?科研人员又怎么好意思去研究这么没水平的产品呢?
至于那些针对睡在床上想象出来的技术问题而提出来的解决方案,根本就与实际产品及方法无关的技术成果,怎么可能拿来到实际生产场景当中去应用去转化。
那些确与实际生产及市场相关联,但在转化运营过程,又缺乏系统及流程的其他技术的支持和配合,也许就因为一个螺丝钉或一个小开关的不适配,导致整个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难产。而实际生产场景及产品工艺流程的技术经验及技能,往往又是学院派科技人员最为软肋的地方。
当然,有些的科研人员也有可能,真的已经触及到了产业技术的最痛点最难点。但是,既然能够成为产业的痛点难点,只能说明攻克起来是有难度的、是很烧脑的,是需要不一样的智慧,更需要长时间的研发积累才能突破,这就是技术发展的基本规律。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上好些让人激动不已的“伟大成果”,简直立马可获诺贝尔奖金似的。科学技术的发展,重大技术成果的取得,是需要时间、需要积累的。伟大技术成果的产生,绝对不可能象雨后春笋那样喷薄而出,应当是有限的。否则,是违背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的!更何况,我们才从仿照转向创新创造的过程之中,创新创造还没完全彻底地起步呢!
因此,可以用来作为技术转移转化、知识产权运营的成果,从创新源头的角度来讲,从理论上讲,无论如何是稀缺的有限的,绝不会堆积如山铺天盖地,也绝不可能容许太多的人、太多的机构去为之转化运营。这也就是技术转化知识产权运营机构的宿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