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腊月二十八,孩子的单位领导打来节日的慰问电话,孩子确定春节要坚守一线,不回家过年了。
2021年,孩子大学毕业入职,正式成为祖国的建设者的一员。这些年中我的身份也因孩子而不断转换,从小学初中生家长到高中生家长;后终于“熬”过了高三学生家长到大学生家长,轻松了太多;又经历了孩子参加招聘笔试、面试及签单位的“惊心动魄”直至后来的尘埃落定。同时,也见证了孩子的每一步的成长。
尽己所能,用心浇灌。孩子曾不幸遭遇幼年丧父,孩子曾独自陪伴妈妈度过六年难忘的时光,孩子又何其有幸遇见现在的爸爸。孩子达观、自信、坚强、实干,长成了我期望的样子。一如当初孩子高招成绩只能上一所普通的一本行业特色类院校,而不是人家孩子那样的“985”“211”,但是它就是妈妈心目中的清华。
我深深赞许李玫瑾教授的观点——
“我知道许多父母最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特别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确实很重要,可以影响一个人挣钱多少、地位高低等。但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他应该排在情感(心理抚养的内容)和性格(心理教养的内容)之后。因为决定一个人有没有“人味”,要看他对人间悲欢离合的感悟,以及它带给别人和社会的感受。一个人能让身边的人感到舒服和幸福,能为社会做出贡献,这应该是父母最开心的事。能养育出这样的孩子,就是父母最大的功德。”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笑得很自然,就好。
——送给孩子的新年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