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
其中有两个含义:
一、老年化人口相对增多;
二、社会结构整体偏向老年化;
于是,很多人呐喊着利用当前的二胎政策,放开胆子生。
另一方面,如今90后、00后母亲数量减少,会导致新生人口进一步下降。
年轻人的生育意愿持续下降的原因是:
一、养育成本高(时间,金钱)-----主要原因;
二、托育服务短缺;
三、对女性职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四、部分年轻人生活态度的变化——佛系青年(在日本这叫“得道世代”);
五、希望生活越简单越好;
六、房价高企,经济压力大增;
七、都市女性对于生孩子会破坏身材加速衰老的恐惧。
如今有到一年一度的寒假季,对于孩子而言,假期是比上学更忙的日子,因为要上各种兴趣班;而对于家长而言,假期是新的一轮“烧钱”季。
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各种辅导班和兴趣班就成了孩子的“第二课堂”,钢琴、小提琴、吉他、架子鼓、篮球、羽毛球、游泳等等,各类兴趣班在街上、网上比比皆是;
数学补习、语文作文阅读练习、英语培优、书法班、衔接班等等,各类辅导班更是电话销售不断。
这学期还没结束,电话就已经过来了,如同从前催着买保险的销售般不停的强调“孩子再不学习就落后,落后就会考更差的学校,考更差的学校就意味着更差的环境,更差的环境意味着更差的未来”,总之你不来我这继续学习,你这孩子基本就宣告“先天残疾”了。
更不用说如今寒暑假的“研学游”也是逐渐成为时尚,“海外高校研学游”,一场让你了解国外、了解世界,培养国际视野的游玩活动,不仅让孩子开心的游玩,更让孩子从小就树立读好书、上好学的“伟大梦想”。一般这样的一场游玩,动辄收费过万。
数据显示:
家长帮于2016年3月发布的《2016中国家庭教育消费者图谱》显示:
38.6%的家庭每年家庭教育产品支出大于6000元,其中一线城市的家庭平均月教育产品支出大于1000元的比例为32.8%
新浪教育发布的《2017年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显示:
中国家庭非常舍得在教育上花钱,教育支出占家庭年支出的50%以上,接近9成孩子上过辅导班。
全“A”学生
我弟弟班上的某某同学,每天在上课的间隙把当天作业做完,因为放学后还要参加书法课、游泳课和奥数课。一放学,就把如石头般沉重的书包扔给妈妈,然后跟着妈妈一起去上兴趣课。
而周一到周五过后,周末还要参加架子鼓课、英语辅导班、语文辅导班和舞蹈课。即便是考试周,也仍然是如此。
某某啊,你忙得连玩的时间都快没有了,不怨你妈妈吗?
这有什么好怨的,我们学校还有比我上得更多的人,放假比上学还忙。别人都在上,我不上考不好,老师、妈妈都要说。 ‘’
是啊,这已经不是喜欢不喜欢、怨不怨的事情了,别人都在上,你不上,那到时候考差了,遭殃的还是你自己。
网友A:
作为一个妈妈,真心觉得有些人的评论很片面了,各种倡导什么国外孩子不上辅导班、童年只要快乐的教育理念,很难认同,你真的不是在给自己偷懒找理由吗?有多少希望孩子快乐、行万里路的家长能做到高质量的陪伴孩子,真的有陪孩子去行万里路呢?我想只是少数吧,多数人应该还是打着我只希望孩子快乐的幌子,玩着手机,打着游戏,敷衍着孩子的需求。
网友B:
除非真的是天赋异禀特别聪明,好成绩都是书山题海里堆出来的,我从来不信那些“爱玩游戏考北大”的事,人家学霸只是爱玩,不是真玩。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不下死功夫大力气,都做不好。
网友C:
没有那个经济能力就不要盲目跟风让孩子上各种辅导班,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量力而行。
全“A”学生的爸妈:
相对于孩子对补习班的迟钝,家长对补习班更是痛感强烈。因为每一门补习班的背后,都是一张不菲的账单。
某某家长说:书法课、游泳课和奥数课是平时都在上的课,一年大概每门7000左右吧,英语语文辅导课是周末上的,价格还好,一年两门共着3000多,舞蹈课和架子鼓课就贵一些,一年也要了两万多吧。
总共算下来,这个费用也在44000多吧。
对于很多家长而言,对于孩子天分的挖掘都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心态,什么绘画板、编程班、机器人班、记忆训练班等等各种班,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去报着试听一下,实在不行,再慢慢筛选就好了。
“广撒网”的模式时常被运用在孩子的兴趣课上。
因为家长们生怕孩子会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而与此同时,孩子自身的成绩好坏以及老师对孩子的看法也会对孩子和家长造成巨大影响。
即便是再信奉“快乐教育”的家长们,也只能在这种对比中黯然神伤,更改自己的看法。别人的孩子会跳舞、别人的孩子会唱歌、别人的孩子会主持、别人的孩子英语说得比大学生还溜......
别人的孩子从一年级就开始学了;别人的孩子每天都在上着补习班;别人的孩子连饭都顾不上吃就开始练舞、练琴......
“我怕不给他报,未来孩子会埋怨我”家长如是说着。
是啊,孩子可以输在先天条件上,输在智商上,但是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对于小风来说,孩子报班的费用是目前家庭最大的支出,而在这一笔笔的报班费用中,家庭的生活水平也在慢慢下降。
以前买东西从来不看价格,不去货比三家的小风,如今买个土鸡蛋都要犹豫再三;
而在报课上,“质量”也是一再“下降”,一对一的外教一年就要三万多。
而对于如今小孩都在国外读大学的小曾来说,高中的费用更是惊人。因为小孩从小就是各种培优不断的“学霸”,高中如愿进了国际班,除了每学期高额的学费、书杂费之外,更是有托福雅思、考SAT等等附加的费用,更不用说从不间断的培优。
更重要的是,有时候学校还会组织国外游学,一次就要三到六万元。这样算下来,一年的费用保底就是10万,上不封顶。
在小曾看来,如今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半拼小孩自己一半则拼家长。现在小孩的竞争太激烈了,既然有条件,就应该利用好这个条件,给小孩享受更优质的资源。
虽然从来不上补习班成绩一样优异的孩子也有,但自家的孩子不是啊。
给孩子花钱报班,有时候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效果,但如果不给孩子报班,怕以后孩子不断埋怨自己。
对于更多的孩子和更多恨铁不成钢的家长而言,知识不进脑子,那除了不断灌,还能怎么办呢?
一般而言,孩子的初始条件都差不多,即使有极其聪明的孩子,那也只是个别情况,所以对于孩子以后的学习而言,除了能辅导的家长们尽心尽责的辅导外,更多的是,往各个不同的辅导班去送。
那你在孩子教育上的理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