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一共打磨了52个概念,全部的作品给读者们呈现出来的感受就是逻辑清晰、特立独行还正确。
这么多的概念就像工具箱里的工具,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任何的难题都可以从中找到相应的工具去解决相应的问题,绝对值得人人必需、家家必备。
其中有一个概念叫“正确的价值”在这个概念上面的收获是知识城堡之根基,是空气、是水,如果把其它的概念比喻成“术”那么它一定就是“道”。
为什么对这个概念的评价如此之高呢,那是因为通过学习这个概念让我知道为什么要做正确的事,而且是特立独行且还正确的事,但要真正做到特立独行且还正确真的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就像一锅好汤需要新鲜的食材、好的工具、恰到的火候、还得配上好的心情。
有些东西是可以快速的拥有,但有的东西则必须需要长时间积累、通过不断打磨才能拥有的技能;成长过后的经验也是一样,有些是可以通过学习他人的知识快速成长,但有些知识则必须得自己经历之后方能成长。
通过打磨这个概念可以让自己少吃很多在践行事情上面可以通过逻辑推理就能理解的明亏,以及很多年后才突然反应过来一直在吃的暗亏。
关于这一点,我有以下几个观点:
第一,做正确的事;
第二,持续做经过逻辑推理后还正确的事;
第三, 时常要明确自己的方向;
第四,在过程中纠正偏差。
笑来老师在文章中已经说过,正确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只有特立独行且还正确才可能有价值。但做正确的事是对自己行为负责最好的一种行动方式,相比较自己长远的目标而言做正确的事就如同走路迈开脚是最基础的第一步。
知道正确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之后,就更明确了自己的注意力应该放在哪儿,这其实就是一种思想维度上的认知,正如我之前在一篇关于《家庭关系》文章中写到的一样,家庭关系中最不应该讨论的就是正确以及对错是非。
家庭关系中虽然证明了自己是最正确的,但却伤害了家人之间的关系,甚至会争吵到头来失去的肯定比得到的更多。就像笑来老师说课堂上挑刺的学生那样,他们往往迷失了自己最终的目标。
正确本身没有价值是因为所理解的正确它的价值已经最大化的平均了,你认为的正确大多数人都知道那是正确的,它当然就没有什么价值;但如果你所理解的正确绝大多数人并不认为它正确,那这时如果你能够持续不断的逻辑推理、大胆尝试、小心求证之后还是认为这是一件正确的事,那么这件事将可能给你产生巨大的价值。
可这样的事并不会特别常见,甚至在你的一辈子之中也不会出现几次,如何提高这类事情的比例呢,我想唯有持续不断从比较小的正确的事做起。
例如:持续的写作、常升级自己的认知系统、以活在未来为目标不断践行当下可积累的事。长此以往一定会增加特立独行且正确这件事的概率。
特立独行且正确就意味着会承担很大的压力,因为这样的决定明显是与外部环境相对抗的,一定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挑战,能不能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并持续这需要不断更新自己认知来支撑,也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
就拿目前焦虑的子女教育问题来说,名校、名师、培优、特长那一个问题不都是牵动着家长们的内心啊,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制定合适且正确的亲子关系及教育问题就需要对抗外部压力,甚至是家庭内部的压力。
学习知识之后并不是为了炫耀知识,也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学习应该是一个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不同的知识点就如同不一样的工具,最终的目的是解决问题。
如同家庭关系中在争吵时双方总是想证明自己正确一样,家庭关系最终的目标和目的是什么,不就是希望“家和万事兴”。在这个目标之下如何让家庭关系的价值最大化就是我们需要逻辑推理之后选择正确的处事方式。
那些在课堂上挑刺的学生很聪明,但却把精力用错的地方。因为“证明自己的正确”并不是学习的任务和目标,“时时刻刻成长,早晚更聪明、更正确”才是最终的目标。
但在这个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入坑,例如:
为了使用概念而使用概念,活在别人的眼光里;
学习了“注意力最宝贵”,就不愿意花时间陪家人;
学习了“活在未来”就不踏踏实实地做事,满脑子都是对未来的憧憬却忘记了当下;
觉得只有“干正事”才是珍惜注意力的表现等等。
在学习践行的过程中,常常也会学走了样而不自知,这需要时刻的提醒自己反思并修正错误的行为,也只有在这样的逻辑下自己的人生才会不吃明亏,少吃暗亏,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烦恼真正活出生命的意义,同时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上也会越来越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