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早点铺子,也喜欢菜市场,而坐在菜市场的早点铺子,会让我一天都充满能量。但这种时候并不多见,我从来都没见过比我更嗜觉的人,不管晚上睡得有多么早,都不影响我第二天睡到天荒地老。唯一能唤醒我的就是偶尔的早餐,所以他们都叫我吃货,这个称呼有点谬赞了,其实我称自己为饭桶。
现在是七点十五,我早已经吃完早饭回来,噼里啪啦地打这篇文字,不是起的太早,而是根本没睡。辞职五个月,心里一点都不发毛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而我本身的想太多,一度使我觉得自己患上了焦虑症。另一方面,我却又是一个拖延癌晚期患者,不愿意投简历,不愿意面试,甚至是脏衣服都被我堆满了沙发。昨天晚上刷豆瓣的招聘小组,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一口气投了十份简历,不给自己留后路,恐怕是最好的执行力。弄完五点多,换了衣服,出门吃早饭。
照例的两个牛肉包子,一个糖油饼,如果真的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把豆泡汤改成了小米粥。我不爱喝粥,尤其是讨厌喝外面的粥,因为一不留神就会出现米油,真的会吐的。幸好今天担心的事情并未上演,只是外面的粥不可能有时间细细地熬煮,为了增加粘稠度,里面竟然勾了芡,勺子偶尔还会捞到小芡块。仍然一口一口把它喝完,我是一个饭量很大的姑娘。
这是一个清真的早点铺子,跟很多老北京的店一样,早上卖早餐,中午和晚上卖涮锅或者炙子烤肉,就连老板大部分都是分开的。铺子开在菜市场的边儿上,周边有不少的住宅,不缺老主顾,多是北京的大爷大妈,年轻人少,毕竟二十多岁大多没有按时正儿八经吃早餐的习惯,当然像我这样晃晃悠悠不上班的更少。
大爷大妈们聚在一起很是热闹,都是街坊邻居,总免不了家长里短地唠几句,尤其是大妈们的标配--狗宝贝,各个都是争奇斗艳,相互攀比,经常见的一个短头发大妈最多的时候带了三只狗去吃饭,其中一只很凶,跟谁都要掐架,大妈随身带了根竹竿,以备不时之需。我这种没车没房没对象,没狗没猫没哈尼的女屌丝,常常听得一脸尴尬,于是拼命地把目光往外放。
早餐铺子开在临街,夏天的早晨八九张桌子全放在门外,遮阳蓬支起来,赶在没热之前吃个早饭,很是舒服。询问和收账的是同一个姑娘,站在货桌前一边按要求把食物夹进盘里,一边价钱就出来了,朝后喊一嗓子喝什么,后面带白帽的小哥应一句:“好嘞”,手起手落,就干净利索地盛好一碗,劳烦您自己去端,小料在桌子上一字排开,根据自己口味随意添加。颇有点传说中的老国营风范,但是态度却是极好的。旁边还有两家早点铺门可罗雀,究竟是比不过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清真的原因,用料很足,做了三年的清真餐饮,时不时地便会听客人说清真的餐食更卫生,我猜可能是因为民俗的原因,这么想来,有信仰是挺好一件事儿哈。
吃完饭,我常常要去对面的面食店称上两块钱的湿面条和几个馒头,基本上能够保证三天以内不用出门了。最近疯狂地迷恋上了电风扇凉面,尤其是在老妈帮我从姑姑家带了芝麻酱之后,简直不能再爱,他们开玩笑说让我开个面馆得了,嗯,等老了可以往这方面发展发展,或者干脆连店铺都不要,做个私人厨房。
顺着一条街走进去,四处地看看路两边的新鲜瓜果和蔬菜,今天的摊位有点少,不知道是因为太早,还是城管又不让摆摊了。
这里其实是设有“菜篮子”的,可是人们好像更喜欢专卖几样蔬菜的小摊贩,似乎感觉更便宜和更新鲜,也许这是另一个角度的“术业有专攻”。夏天的蔬菜总是喜欢清爽一些,一个人吃饭更是不能准备太多,黄瓜、西红柿这种能供应上就不错,因为我是有“囤货欲”,在吃饭这件事情上常常表现得眼大肚子小,即使是一点点食物,都能经过市场--冰箱--垃圾桶的路径,时间长了,便长了记性。
今天卖水果的尤其多,桃子看起来相当不错,我挑了三个交给老板称重,老板边称边给我唠闲嗑,“怎么不多几个啊”,“啊,我一个人,得吃好多天”,然后都乐了。爱吃的水果不多,葡萄算其中一种,也顺带着来两嘟噜,我是好养的那种,没有特别偏门的喜好。
平时蔬菜水果都不爱吃,从小就便秘,好害羞,现在水果跟吃药一样规律,吃完饭,拿起玻璃碗就开始杂七杂八地洗一通,想起来的时候随手可以捏两粒。对桃毛容易过敏,但是夏天不来个桃子总觉得不合常规。
吃个早饭都能扯这么多,能看出来我是个多么热爱生活的人吧,有时候会感觉孤独,可是更多时候并不觉得寂寞,因为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做了。生活就是这样,你给它一颗种子,它便能还你一朵向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