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菜头说自己写作有时候就是写不同时期,不同情绪的自己。当我想写自己的情绪,又不敢写的时候,一想起来这一句话,就会有点勇气。
(一)
先说说我在不想写的时候怎么做的吧。
本能的是给自己找到一个足够理直气壮的理由,你看,反正也写不好,就偶尔有一天不写了,也没有关系。然后这个理由觉得在自己这里站住了之后,还想要得到别人的支持。(我们的大脑真的超级狡猾)结果就去找了写作群的群主,给了一个很大的题目:在金融的世界里,钱最值钱。 那么,在出版的世界里,什么最值钱?
本能的第一反应是,真不够朋友。
再一看题目,还要不要人活呢,这么晚了,在别人不想写的时候,还要给一个这样的题目。
这时候想要懈怠的心就觉得很孤单。不甘心,就去接着找平时总愿意迁就你的朋友问,果然,得到的答案是这样的:适当的放松一下也是可以的,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可以在不想写的时候自己陪着自己,也给自己一点理解,因为自己也是自己的战友和朋友啊,而不是动不动就骂他,责备他。
亲爱的读到这里的你们,如果你是我,你该怎么选择,听谁的呢?
根据我以往的经验,也就是缓解自己不想写,但是又担心完不成目标的焦虑,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硬头皮坐下来写。只有写成一篇文章,哪怕就像今天这样,写你为什么不想写,或者你不想写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也有效。
那么,我接下里的选择是,把今天的情绪,不想写,然后我是怎么给自己找到理由逃避,最后又回来写,这样一个过程都记录下来了。
(二)
接下来我还是想展开想象力来写一写我对那个题目的理解:在金融的世界里,钱最值钱。 那么,在出版的世界里,什么最值钱?
在金融的世界里,钱最值钱。这应该也是笑来老师说过的,该值得思考的是下一个问题,在出版的世界里,什么最值钱?我第一直觉是,当然是内容。可是这和上一句不一样,内容还可以再细分。再接着问问题,是什么样的内容最值钱呢?我发现自己回答不出来这个问题。
但是如果我第一步的问题,回答是正确的,即,在出版的世界里,内容最值钱。那么第二个问题,什么样的内容最值钱,就值得一直思考。
刚好可以用到笑来老师教的方法,怎么才能思考的深刻,就是多想,一直想,反复地想。
其实还可以这样想,应该是好的内容,更值得大众传播,大众也愿意主动传播的内容才最值钱。当写到这里来的时候,我其实想到了李笑来写过的畅销书与长销书。
他自己在写书的时候就是考虑了自己要走的方向,他有一句话:在确定自己是正确的前提下,一开始支持自己的人越少越好......
单单是这一句就够好好琢磨。
接下来还想到了他写的一篇文章:《10年168篇文章22万字……》写一个小伙子, Kalid Azad,现在在Amazon上又三本畅销书,他是写了十年,读大学时候办了一个网站:BetterExplained.com,刚开始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来解释哪些关键的概念,都是课堂笔记。这中间笑来老师说,他自己也写博客,经常去偷师。十年后小伙子写了一遍文章《Life Lessons After 10 Years of BetterExplained.com》
在这篇文章里,Kalid Azad 也分享了自己的若干个创作经验,比如,
Evergreen content(长青内容)
Evergreen motivation (长青动力)
Be kind to yourself (对自己好一点)
笑来老师这样说:
看起来都是极为朴素的东西,可如若你能把“十年”这个因素考虑进来,就知道很多朴素的东西,若不是有很长的时间陪伴,就一定沦为苍白;反过来,若是朴素竟然能以时间为友,则很可能“惊天动地”。
我看到这里之后怎么想的呢,首先太感谢这个题目了。让我来思考在出版的世界里,什么最值钱?
竟然不经意间我就又深一步来思考这个问题了。写长青内容,写长青动力,对自己好一点。
(三)
还需要去做什么?
这一篇笑来老师提到了Kalid Azad说的一句话:I know an idea can be understood if we have the right approach.。如果手段得当,任何主意都是可以被理解的。
我想到了类比,想到了说服力,想到了说服一个人做某事,一定不要直接给出他答案,让他自己得出答案,他会更珍惜。
这一篇文章只是开始,接下来明天的写作题目也有了,我要去认真看Kalid Azad的这一篇长文《Life Lessons After 10 Years of BetterExplained.com》,然后继续寻找答案,如果我想要写出来好的内容,在出版的世界里,最值钱的内容,那么我该去找寻的比较有价值的创作经验在哪里呢,我要接着去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