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条繁华喧闹的街道上,一群小孩子正在争抢着什么。这时几辆马车驶来,声势浩大,行人连忙避开,慌乱之下一个小少年被撞到了马蹄下。他从容地爬起来,拍拍衣襟上的尘土,目光坚定,似乎在心里酝酿着什么。
轿中人掀开帘子,沉声问道:“你是何人,竟敢惊扰本县尹,可知罪?”少年不卑不亢地答道:“草民无意冒犯大人,请恕罪。”县尹见他衣衫褴褛,便不再为难,驾车离去。
这位少年不是别人,正是后来叱咤风云的兵马大元帅――司马仪。他出生在一个穷苦人家,居无所安,食不果腹。父亲是村子里的教书先生,但从不收取任何酬金,母亲在生下司马仪几年后得疟疾而亡。在这种生活环境中,司马仪耳濡目染,如坐春风。其中他对兵书颇有研究,立志成为一名将军,报效祖国。
自上次无意冲撞县尹之事过去已三月有余,这天他来到衙门击鼓鸣冤,状告刘二狗一家侵吞自家田地。县尹见他好生面熟,便详细盘问了他的情况,在审案过程中他条理清晰,对各种法令条例了解得十分清楚。结案后,他被单独留了下来,县尹用赞赏的目光看着他:“你可愿意任本衙门师爷一职?”司马仪思索片刻,道“也好,一来方便料理家中田地,二来也能借此机会施展我的抱负。”就这样,司马仪在衙门一待十五年就过去了。
这年匈奴在边境地区十分猖狂,汉高祖刘邦派出了多位将军前去镇压,均以失败告终。对此刘邦特发皇榜求贤纳士来抵御外敌,司马仪得到消息之后热血沸腾,认为时机成熟了,便告别县尹,踏上了从军之路。
他只身来到军营前,不巧的是李广将军正在紧锣密鼓地操练兵马,他向李广秉明来意。为了试探他的身手,李广将他领到练兵场,从士兵中挑选出十名身强力壮的来与他相对抗。看到这情况,周围的人纷纷深吸一口气,不出众人所料,司马仪在第一回合就被打趴下并且毫无还手之力。
自此他就被发配到柴火房去了,每天只能看着士兵们练习兵法,可他在心里也有自己的盘算。白天边干活边观察,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就到小树林里自己独自练习。很快三个月就过去了,这天恰好遇上了李广将军到小树林散步,听见有人躲在那里练习兵法。他捻起一颗小石子打算打乱他,岂料司马仪准确无误地接住了,李广眼睛里闪过一丝赞赏。
过了几招后发现他骨骼清奇,是习武的好苗子,后来在回营房的路上,李广与他谈起了国家局势,司马仪亦能对答如流。在一番思索下,李广决定将司马仪纳为麾下,亲自教习他。就这样司马仪受到了良好的训练,很快就能在战场上独当一面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李广将军带兵逐渐力不从心了,于是他把司马仪叫到跟前,在所有将士面前将兵符交给了他。司马仪瞬间红了眼眶,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军队建设得越来越好,为祖国布下坚固的边境防线。
一次次带兵出战的过程中,司马仪领兵的经验丰富了不少,他自己骁勇善战,以一当十,为西汉立下了汗马功劳。每次班师回朝途中都有百姓跪拜在两旁,以此来表达对他的爱戴与敬佩。由于他战功卓著,汉武帝的奖赏不断,尽管如此,司马仪始终没有居功自傲,对待士兵有情有义,对待百姓也是亲和友善。
在征战沙场二十余载后,他回到了故乡,父亲已经因为年迈而迈不开腿了,司马仪跪在父亲面前,红着眼眶说:“孩儿不孝,回来看您啦。”老人哆嗦着手,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回来就好啊!我还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呢。”听完司马仪低下头呜咽着,不再说话。
几个月后,父亲永远离开了人世,司马仪跪在父亲的坟头,掩面而泣,口中喃喃道:“梦马已成,亲不待养啊!”夕阳的余晖下,他的身影被拉的很长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