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爱情是人生一个重大的课题,是很多人都逃不过一次大型考试,有的人早早通过了考试;有的人一路挂科,直到被上天眷顾,才顺利通过考试;有的人则是中了爱情的诅咒,一直不过。
扪心自问,如果要给“爱情”这场大考打一个分数,你能给自己打多少分呢?在遇到爱情的时候,你有没有努力抓住它?有没有用尽全力去呵护它?当爱情离开的时候,我们又应该怎样调整自己?相信在《谢谢你离开我》这本书里,你能找到答案。
第一次读关于爱情的书,《谢谢你离开我》是第一本。说来好笑,在年轻时,为什么不找一些关于爱情的书去看看呢?这样,大家都会少走不少弯路。
在这本书里,张小娴的笔温暖细腻而又坚定有力,那些带着灵性的文字温柔地跑进了读者的心里。她就像一个邻家大姐姐拿着棒棒糖,在哄一个哭鼻子的小女孩,轻轻地帮她擦去眼泪,又语重心长地向她娓娓道来“爱情这回事”;并且告诉她:不管你是开心地流泪还是伤心地哭,你不能只是哭,你要用你的小脑袋好好地想想,快快长大吧!
(图片开源于网络)
2
在爱情里,男女之间的不同表现的更明显。男人往往更理性,更主动;女人往往更感
性,容易感动,跟着感觉走,因此,多数女人常常被动地感受爱情,没有积极主动地、理性地去探索爱情。
“爱情”是“爱”和“情”的结合。“爱”是男女双方的感受和感动,属于感性的范畴;“情”是两人在爱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需要共同面对的事情。(此处借鉴哈尔冰工业大学公开课《解读爱情魔方》)
过于感性或者过于理性都是不好的,过于理性的爱情,只有“情”,没有“爱”,没有内心的感动和两人之间的亲密,只有冷冰冰的理性,这样顶多称得上是共事,而一开始这份感情要么是被迫的,要么是另有目的。
一份好的爱情,必然是感动和理智共存的。在《感性、感动、感觉》这篇小散文中,张小娴说:
“我不会选感性的男人,男人感性是好的,百分百感性却令人吃不消。男人,还是应该理性一点,理性的男人比较有安全感。”
“我会选择令我感动的男人。
因为爱我,他做了许多让我感动的事情。”
“曾经,好想拥抱一个人,感谢他为我所做的一切,那一刻,也许大家都有感觉,然而,只要冷静一下,感觉转瞬即逝。感觉,是靠不住的,难以永恒。”
综合概括一下就是:你要对我好,要感动我,我不要你太感性;我也不能只凭感觉,我们都要理智地感动对方。
可是现实生活中,太多女人,在开始一段感情的时候,只陷于感动中,不能理性思考一下,这段感情中两人需要面对事情。
像“我和你的生活习惯”不同,彼此能忍受吗?
“我和你的层次”一样吗?我们都能够提升自己的层次吗?我们怎样在爱情里共同成长?”
“‘我和你的地域不同’,我们都有各自的成长背景、家庭、兴趣爱好和过去经历的事情。我们能接受彼此的差异,互相融合吗?”
“贫贱夫妻百事哀,我们的经济实力能让我们结婚后有个体面的生活吗?”
……
这些事情,在爱情里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不要忽视它们,最好认真对待,这样在爱的过程中不至于过早地进入感情疲倦期,或者在爱情结束后不会太纠结、太伤心……
那么,这些问题都想清楚后,我们都会明白:好的爱情是彼此滋养、共同进步。
男人天生理性,爱情不是他的全部,他们更看中事业,这也是一个男人对爱情负责任、有担当的表现。
3
对于女人来说,经营爱情很重要,而“成长”更重要。
张小娴说:
“爱一个人,要么给他自由,要么成为很棒的女人。”
而我觉得,这两者不是互相矛盾的,可以同时进行。我爱你,所以我会给你自由,我要成为很棒的女人,让你更爱我。就像那句“当我知道有一个男人让我可以随时依靠,我会更努力地依靠我自己。”
最近,刘敏涛大姐姐因为一首《红色高跟鞋》而刷屏。她的故事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她嫁人后便相夫教子,安静地做起了家庭主妇,可是这样的默默地付出,让她想吃一根冰激凌的愿望也实现不了,“在本该神采飞扬的大好年华,却活得那样卑微”,再经历了一番思考和挣扎后,她选择了离婚。离婚后,她重回演艺圈,并且不断锤炼演技,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令人惊艳的角色,她蜕变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女人强大的内心被唤醒后,能量大到连自己都不敢相信。
说到成长,一定要多读书,结交优质的人脉,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坚持做下去。
读书能够打开一个人的格局,提升一个人的气质。论格局看董明珠,论气质看董卿。女人,一定要多读书,就像一位姐姐说的那样:“好好读书吧,书里什么都有。”
结交优质的人脉,与他们同频共振,你会看到更大的世界,看到更优秀的自己,一群人也会走得更远。
找到自己的爱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会有动力坚持下去。而我一直觉得“爱好”就是一个还没来得及出生的你,变成一件事情或一样东西藏在你的身体里,引导着你去发现它。如果,你现在还不知道自己的爱好是什么,请不要着急,慢慢去尝试,“另一个你”总会在某一瞬间蹦出来,与你相遇。
所以说,女人不要为爱情埋没自己,你可以感动地整天泪眼朦胧,但那感动的泪水中更要带着智慧和理性的光芒。爱情终究会让女人成长,只是你要主动成长,而不是被迫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