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又剩下一个小尾巴了,每天庸庸碌碌,不知道在忙些什么,利用闲暇时间读了些书,但是远远没有达到目标。日子总要继续下去,简单总结一下,读完的共26本,约530万字;没有读完,还在烂尾的有5本。
1.《鼠疫》加缪-纸质
虽然新冠疫情已经成为了一段白色的、沉静的回忆,但时不时身体上的小状况会让我们再次想起它,不可否认的是,它的影响将持续很长时间,甚至比我们的生命还要长。加缪的这本小说非常值得一读,透过疫情让我们看到了从来不敢直视的人心和无法触碰的人性,以及面对突发事件政府、组织、人民的不同反应。最难得的是加缪还从平凡的叙述中捕捉到了人的心理变化。这本书充分体现了那些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含金量,后面我还读了2024年获奖作家的作品,只能说诺奖的下限挺低的。可惜的是天津人民出版社的这个版本有不少错字,看来他们需要一个喜欢读书的校对,因为一个爱读书的人是不允许自己的书出现哪怕一个错字的。
2.《南明史》顾诚-纸质
年度重点阅读之一,精品,值得推荐,不像正统史书那样枯燥,也不像历史演义那么有趣。作者用一段段可信度极高的资料给我们展示出明末那段历史最真实的一面,读来让人痛心,但是痛过又会有很多收获。我眼睁睁地看着南明高层嘴里喊着仁义,一步步将赢面丢失殆尽。同时也对满清的决策层充满了佩服,他们思路清晰,手段高明,以汉治汉,入主中原也算是凭借自身实力的。北京日报出版社的版本用的轻质纸,80万字的巨著拿起来很轻便,全书只发现一个错别字。
3.《万历十五年》黄仁宇-纸质
每年必读书,黄老的这本毁誉参半的精品,经典不解释,只能说任何事不止一面。
4.《汴京残梦》黄仁宇-电子
第一次听说黄老还写过小说,虽然篇幅不长,但是与历史事件融合得很完美,黄老要是在现代写这类作品绝对不比马伯庸差。每个人是渺小的,无法对抗历史的滚滚车轮,但这滚滚车轮又是一个个人推动的。
5.《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史蒂芬·柯维-电子
久负盛名的一本小书,普通人都败在了没法坚持好习惯却无法拒绝坏习惯上了,不说也罢。
6.《局外人》加缪-纸质
我们努力进化适应了群居生活,但是现代文明中我们又是孤独的、割裂的,下一步人类将走向何方,没有一种科学理论可以提出预测,但割裂的刺痛会延续很长时间,我们没得选择。
7.《人间失格》太宰治-纸质
和日本的电影一样,日本大部分现代文学关注的角度都比较小,但是却能发现不一样的感动,深深触动读者的心,产生长久的共情。这部作品的叙述形式颇为新颖,但是故事是沉痛的,读完让人不禁沉思我们来人间一场,到底是为了什么,到底什么是沉沦,什么是拯救,一时间我们自己也无法分的清。这部作品带给我深刻的忧伤,一种滚滚红尘中摸爬滚打的无力感。
8.《中国大历史》黄仁宇-纸质
黄老的系列作品之一,视野宏观,如我等斗升小民可以读一读,但是无法达到理解的境界。
9.《剪商》李硕-电子
一部迅速蹿红的作品,写的确实也不错。作者将真实的考古现场展示在读者面前,一块一块地将可信的剪商历程拼接起来,让人耳目一新。文物、考古现场与历史之间的空隙,原来是这样一点点填补起来的,值得一读。
10.《斜阳》太宰治-纸质
日式的忧伤风格,心情不好的时候最好不要读。
11.《国宝来了》马菁菁-电子
火车上读的,没留下什么太深刻的印象,倒是看了听泉鉴宝的直播之后,希望国宝的真身都留在它们应该在的地方,不要成了私人的玩物。
12.《中国小说史略》鲁迅-纸质
经典作品,作为一个汉语言文学的学生毕业十几年后读起来依然吃力,先生将白话文转为文言文看起来是那么举重若轻,吾辈慨叹。我是喜欢读小说的,读了此书才知道小说是真正的古典文学转化来的,几千年前小说的根就深深地扎进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可以放飞思绪无限想象,可以描绘现实针砭时弊,可长可短,绝对的顶级发明。
13.《岛上书店》加·泽文-电子
这本书也是重读的,记不清是哪一年读过了,多年后重读依然感动不已。正如博尔赫斯所说:如果有天堂,我希望是图书馆的模样。这座小岛上的书店店主间的传承,让一个爱书之人心生向往,可是红尘滚滚,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都有无数的羁绊,使得我们只能远远眺望。而在传承之间,我们看到的是人间的爱,人类之所以进化成为万物之灵长,绝对不是概率的偶然,而是无数次的正向努力才实现的。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在故乡人迹罕至、不断破落的村庄边,建一座孤独图书馆,她的房子和村里的民居没有任何区别,但是可以让偶然的访客想待多长时间就待多长时间。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孤独图书馆足以实现无人管理,万籁俱寂,屋外狂风呼啸,屋内只有火炉中柴火的噼啪声,窝在单人沙发中,读一本喜欢的书,多么惬意,人生何求?
14.《刀锋》毛姆-电子
初读此书,觉得主人公拉里太过脆弱,战场本就是残酷的,没必要因为一位战友的牺牲就发生这么大的转变。如果身临其境,换做是我们自己,可能感触才是最刻骨铭心的。毛姆的作品中,总有这么一位人物,可以超越世俗的眼光,做出特殊的举动,这也体现了毛姆的生活哲学。毛姆之所以受人喜爱,在于他总是能把看起来格格不入的行为,通过了无痕迹的叙述,让读者深信行为的合理性,进而成为笃信。
15.《树上的男爵》卡尔维诺-电子
经典,五星推荐,无怪乎王小波奉卡尔维诺为导师。现代社会对人类个体的关注仅仅维持在推动社会前进一个层面,忽略了更为重要的心理平静和自我实现的层面,这是不公平的。卡尔维诺勇敢地向不公平宣战了,用的是文字,这个时候文字的力量是如此强大,直击读者的内心。读到最后几页的时候,我无数次放下,因为舍不得读完,舍不得这样一位优秀的导师的离开。
16.《一统江山之后·大明兴亡之谜》关丁-电子
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个人更为偏爱明朝的历史,这本小书是在从省会回来的火车上读的,关于兴亡之谜分析不算太深入,但是作为旅途消遣,还是很合适的。
17.《变形记》卡夫卡-电子
记得高中语文读本中曾经节选了《变形记》的一部分,当时读来除了新奇没有其他感觉。在经过三十多年的人生历程之后再完整地读这部作品,感触颇深。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经历无数次变形,有时是主动的,但更多的时候是被动的,如果从甲虫的角度来看,人类的变形更为诡异,更难于理解。无怪乎我们无数的先哲一直在研究、争辩人性的善恶,因为人类的异变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接受范围,只能正本溯源,去找根源。
18.《毛姆文学课:如何阅读与写作》毛姆-电子
读完没有记住太多东西,看来还需要多读一些。在我看来,毛姆是少有几个自己可以写就经典也可以传授写作技巧给普通人的作家之一。他始终以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这个花花世界,平静淡然,写出的文字也很平淡,没有太强的情节冲突,但是回味悠长,这种风格是我最为向往的。
19.《约翰·克里斯朵夫》罗曼罗兰 傅雷译-电子
经典作品,五星推荐。家里一直有傅雷译的这本巨著,曾经无数次拿起,但是都半途而废了。这次读的是微x读书中的电子版,几乎读了将近7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的。无论花多长时间,这部巨著是很值得阅读的,里面的经典语句、段落数不胜数,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是,作者的某一句话与现在的情况完全一样,你似乎能想象到作者那智慧的目光穿过时空瞥向你的一瞬间,那种心有灵犀的触电感,让你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关于译本,个人还是推荐傅雷译本,译出了作品的神。现实生活中,傅雷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选择留在了自己的祖国,即使因一时的错误他蒙受屈辱,他还是选择将自己的一切留在这片他最爱的热土上,除了致敬,我们还能说什么。
20.《纳尼亚传奇》刘易斯-纸质
自家孩子最喜欢的作品,为了我们之间有谈资,我也拿来读了一遍,奇幻想象,很不错,美中不足的是翻译的一般,将原著的神韵丢失了一部分。
21.《趣说明朝276》关丁-电子
旅途消遣、历史普及读物。
22.《彷徨》鲁迅-纸质
经典,作为普通人,想破脑袋也想不出鲁迅先生天才到哪个级别,随意的几个段落就能将读者拉入那片灰蒙蒙的环境中,体验普通人的悲欢离合,他从不说教任何东西,但是读过他的文字,你会自己把自己教育一顿。更为经典的是这部作品的名字,彷徨,每个故事中咂摸到最后,都是这两个字,太绝了。如果读完在沉思一下,每个人都是彷徨的,差别无非是彷徨的原因不一罢了,这就怪不得有些人要信教信命了,因为与自己和解是难题,不如把难题的答案交给想象出来的超自然的一份力。
23.《素食者》韩江-电子
披着诺贝尔文学奖的光环走进我的视野,恰好也是东亚作家,拿来看看咱们之间的差距在哪里。如果单从电影的角度来看,我们与日、韩、印都存在不小的差距,作为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文学应该不至于差下来。字数很少,如果是纸质书应该不会太厚,除了叙述角度比较新颖外,没看出特别优秀的点,难道这就是无病呻吟的最高境界?不吃动物只吃植物,难道植物不也是生命?还穿插着乱伦、精神病态,实在是欣赏不来,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们下限也太低了。
24.《故事新编》鲁迅-纸质
经典,不解释,我的语言太空白,形容不出来,个别篇目感觉写的有些仓促。
25.《古都》川端康成-电子
同样是东亚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篇幅也不长,但是言之有物,将古都那种厚重通过人物表现出来,结尾是开放式的,留给我们无限遐想,不知道古都是沿着它的脚步继续步履蹒跚,还是在现代风尚的冲击下实现突变,抑或是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展示出更为唯美的特点。
26.《太白金星有点烦》马伯庸-电子
马伯庸有一种非常可贵的能力,就是推陈出新,总是能在人们传统的认识上开出一条新的口子,读起来还那么有趣。
还有一些未读完的,我们称之为烂尾的,像《全球通史》、《毛泽东传》、《王阳明大传》、《古代汉语》,就不一一赘述了,留到明年总结。一晃一年又过去了,尘世太苦、太乱,唯有文字世界才能有片刻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