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北京时间三点十分,我依然醒着。
看着联合国对青年的定义,我这个孤寡中年“妇女”仿佛感受到了整个世界满满的恶意。
我就这样失眠了,这是一件特别糟糕的事情。一个人躺在四人间的学生宿舍里,恐慌感随之而来。
我快25岁了,在上海,本科还没毕业。
这个事实让我备受挫伤。
我来自农村,从小上学比人家晚一年,又因为学医,多读了一年本科,导致了我在即将25岁的年纪,还需要每日捧着各种医学书泡在图书馆里啃到天昏地暗。
15岁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想考年级第一,就拼命学习年年得第一;父母艰难,就自己包揽家中大小家务活不让他们为洗衣做饭的小事操心;弟弟年幼顽皮,我更是打小就主动替爸妈教育开导。邻里街坊都说,哎呀这家主人真是生了个好女儿,书读得好又懂事能干,关键是还孝顺体贴,从不给家里添乱,将来一定可以赚大钱报答父母。
这种观念在我的骨子里根深蒂固。所以20岁之前,我从没问过自己想要什么。努力读书,努力照顾弟弟,努力给日夜为生计奔波的爸妈减轻负担。这仿佛是我20年人生的全部意义。
后来我考上了一本,填志愿的时候陷入迷茫,从来没有人站出来同我说,我需要在什么样的年纪去提前思考自己想要的未来,于是我稀里糊涂里来到了上海,来到了人们口中好的不得了的大城市。
从来没有过期盼,来得时候也无甚惊喜,繁华喧闹也不过云烟而已。印象深刻的只有父亲含泪坐上出租车只身离去独留我一人在陌生的十字路口嚎啕大哭的场景。
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恋家的孩子。
我才知道我需要思考自己的人生,需要梦想和热爱。我有梦想啊,父母平安喜乐,可以眉头不皱地为他们买几件新衣裳,可以装修装修我家那落了土的老房子,可以带他们去看看世界,这就是我的梦想。可我热爱什么呢,这在梦想面前大概不太重要。我尚不知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却很清楚自己不想要什么和向往什么。
不想要落后,不想要贫穷。
向往诗和远方,牧马和牛羊。
于是我跟着人们一起上课,一起下课。他们说奖学金很重要,我便年年拿奖学金;他们说要多参加课外实践活动丰富阅历,我也一样不落地去了。这些好像都应该有意义,可我意识到这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我不知道自己该去往何方,但却过得十分忙碌。一晃五年,便到了此刻,我,快25岁了。
现在,面临毕业,保研成功,我将继续深造。但我却十分的忧虑。我养不起自己买不起房子,父母依然需要日夜操劳起早贪黑干活,我依然身无分文。我质疑自己存在的意义,理想和现实如此差距。
都说,努力一定会有希望,但我看不到希望。硕博深造还需要五年,五年后我三十了,而最大的问题是,我的父母还要经受五年光阴的摧残。
朋友相约说走就走的旅行,可我连下个月的生活费都还需要向父母索取。
我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我一无所有并将继续一无所有五年。恐慌得失眠,难过得无法呼吸,我怎么把自己的人生过成了这样呢。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呜呼哀哉。
当初来上海就是个错吧,
我想逃离这个大城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