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者的初心》中禅师说,按资质,马可以分为优秀的、较好的、一般的和较差的。我们要做的是较差的马!原因是因为优秀的马就如同精明的书法学生一样,会遇到瓶颈期(似乎较差的学生不会遇到瓶颈期一样)。这种理由你相信么?
在古代,战马的好坏可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按此说法,要什么识马驯马?直接上鞭子呀,最后打得皮开肉绽才听令的牵走就行了,人类几千年,你有听过几个这样的故事?
禅师说吃了鞭子才听指令的,才是未来优质马的征兆。家长听了觉得有理,难怪我家小孩愚钝,原来是因为还没有被抽得皮开肉绽!一顿狂揍之后,你看看他是牢记所学还是滋生怨恨?是最终成为优质马还是从此士气低沉?
曾经去一个偏远学校教书,为了“有教无类”和“一视同仁”的理念、我对所谓的“后进生”关怀备至。那里真的有很多禅师认为的较差的“马”,在家长或者其他老师的棍棒下才肯进步一点点。是不是很欣慰,毕竟在进步呢?可是有几个人真正记住了教训?
他们只是暂时屈服于权威、身份和地位,一旦没有这些“鞭子”,对他们来说,人生处处是“瓶颈”。
我承认每个人都有进步的潜力,都是可以变得更好的,可是事实上我们也得承认,因人而异。我面对的曾经被打得皮开肉绽才服从的学生,并没有因为教训而收敛;也没有因为我的关注和付出而更加努力,心智也是因人而异。
可是教育界有句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对我而言,教育是一件神圣而复杂的工程!没有教好学生,或许也是资历有限,自己没有吃过太多鞭子、无法感同身受;做不到挥鞭自如,也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到开花结果……
(* 图一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