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也不知道说一些什么,写下这一些文字的前一秒,隔壁老太太离世了。
老人年纪太了,离开似乎也在意料之中的事,可是那一瞬间的惊慌和悲痛还是没办法延时的,儿孙们的哭嚎从房子里传出来,那声音让人心里慌慌的。鞭炮声也接着想起来了,掩盖了人们的哭声,远近的人们听着鞭炮声都赶过来了。
人来人去放鞭炮是家乡的风俗,全当是对世界说一声你好,道一声再见,这是你来到离开的仪式感。老人的经验说,经历了漫长的冬季,立春过了,人便可以再有一阵活命的时间。可是她熬过了漫长的冬季,迎来了春,却依旧难逃人生最后的归程。
似是这几年来离开的人多了,可是还是忍不住会觉得心里空落落的。那些看着我长大的长辈,慢慢了头发,身体大不如前,有的在医院间来来去去、几番折腾,这是近几年来,看得最多的事了。他们像是已经老旧的机器,其实这里翻新,那里修补,依旧逃离不了命运齿轮的松动,崩塌只在一瞬间。
邻居老太太是小时候家中没有有线电视时,几乎天天上起看电视人;是初中时经常早上四点多就把孙子叫醒,看着我家灯还没亮就一起把我也叫醒的人;是青砖黛瓦的的房子都变成了混泥土浇筑的建筑时,夏日依旧到家里家里来串门的老太太。
老太太家中人丁兴旺,却也有孤单的时候,夏季天气热的总要买可乐喝解暑,总是笑着叫我爸帮她拧开可乐盖子。老太太家中母慈子孝,可是家家都有本难的经,有时总跟母亲倾诉的声泪俱下,说想念自己的二女儿。她的二女儿在家时,几乎天天往家里照顾她,就怕她哪里不舒服,是个周到孝顺的女儿,可是女儿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忙,无法时时刻刻陪在她身边。老太太女儿我也见过,和她很像,瘦瘦的身体,身材不高,却看着很和蔼。有一次看见她帮老太太擦身子,突然明白老太太为何那么喜欢她,不是每个子女都能如同她一般吧,至少我见的太多数人是做不到她那样子的。
其实我是搬过来之后才对这位老太太印象深刻的,我从小就羡慕她家一家人十年如一日的热闹亲近。老太太是别人家的老太太,却对每个人都很好,依旧有点孩子气,笑起来眼睛都眯没了。
在我印象里她个子不高,只是这几年医院进进出出,人也老了,越发的的佝偻瘦小了。她的丈夫走在她的前面,早了几年,可就是这几年发生了太多事情。
农村建设发展越来越好了,各种政策也在农村施行起来了。那个改对农村影响最大的应该就是火葬吧,老人都一时没办法接受,甚至在政策实行过程中有人对干部泼大粪的都有,哭着不让征收的人带走自己的夀材。可是老太太到了临终前倒是接受了,女儿告诉她:“妈,这时间也特殊,你碰上了这新政策要火葬……”老人却也没说什么,“别人都火葬我就火葬呗。”老人其实也放下了,只是那新开辟的墓地无人陪伴,子女想把她和丈夫葬在一起,算是个圆满。只是老太太临终前其实也想到了会孤寂,只是子女放不下。
哀乐奏起,披麻戴孝的孝子去汲水经过我家门前,那是她入殓前的最后的程序了吧。人到了最后,都豁达了。你抓不住的东西一直都有,而你想要的不一定能得到,放开一点,何尝不是一种解脱。人生此刻,山长水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