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很流行“碎片化”时间学习,“碎片化”一词大家并不陌生。什么叫碎片化时间学习,百度定义,碎片化学习是通过对学习内容或者学习时间进行分割,使学员对学习内容进行碎片化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称为碎片化学习。在企业内它可以以正式或非正式学习的方式推送给学员。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式各样的碎片化——信息碎片化、时间碎片化、注意力碎片化。甚至一些培训机构都开始宣传,例如英语、会计……都在鼓吹每天几分钟投入,然后几个月甚至一个月就可以见效。有的人就开始关注一些大牛的公众号,开始学习,很多人就开始利用一切碎片时间,上地铁看一篇,吃饭时看一篇,睡前刷2篇。眼睛看不完,用音频刷,平时看不完,跑步还能刷——但是,还是刷不完!
我个人总结有如下几个
第一、碎片化时间本身太短。在很多场景下,空闲的碎片时间不过十几分钟,有的甚至只有一两分钟。
第二、学习需要集中注意力,而集中注意力又需要一定的时间。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时,往往我们刚集中注意力,时间就已经耗完了。
第三、学习是一个连续思考的过程。如果把这个过程分割成一小截一小截的,前后两次学习的时间分隔得太久,则不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的内容。比如:学英语单词的时候,在几分钟时间内学习的新单词,其实还没有记熟。等到下一个碎片时间再学的时候,相当于又是陌生的单词。
古典老师给这样的人起名字叫“松鼠症”——不断攒不断攒不断攒……你终于发现很多人的微信公众号关注了很多大牛的文章,到最后的发现每天那些小红点都没有点完过,最后自己都堕落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大家都懂,现在这个社会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社会,知识的跟跌速度很快,比如全世界每天有4000本书出版,超过4亿个字;纽约时报一天的文字量等于牛顿同时代的人一生的阅读量;一个专业领域,每天大概有200个公众号正在注册,有近1000篇文字正在产生……
这么庞大的数据文章,我们怎么才能看的完呢?按照职业规划的角度分析,我们需要取舍,需要懂得什么才是我们必须的知识。怎么取舍呢?
专注于一个小领域,以热点为关键词,搜索他们自己专业领域的内容;然后通过新的知识结构表达出来。知识创富时代,内容创业时代——无论你怎么说这个领域的弄潮儿,靠的都是这三个能力:在某个专业领域的专注力;与热点、痛点和经典结合的搜索力;以及重新架构的链接能力。现在很火的一个词语叫内容创新。
学习的起点不是焦虑,而是问题
** 学习也是一样——在真实生活中,环境和知识都变化太多——你不可能像学校里一样,系统的学好学完一门知识,然后坐在教室等着不超过知识点的考试。大部分时间,生活会先给你一个考试,然后你根据问题,自己找出关键词,开始学习。 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对话,一直到能清晰的提出一个明确具体的问题——这时候,已经解决了一半; 把问题拆分出关键字,然后开始搜索认知资源;找到你要到资源。
** 扩充学习资源——人事网书
找学习资源的能力,就是搜索能力。
大部分人找资源,第一反应是上网,或买本书。这很容易陷入困境,因为网络是个无底洞,这里翻翻那里看看,一不小心,2天都出不来。要把书里面的内容消化用完至少2周,前提还是你选对了书。信息爆炸时代,最重要的不是增加信息,而是筛选和删除信息。所以其实最好的方式是:从有经验的人开始,根据你提出的问题,给你清晰的建议、方向和边界; 找到行业对标,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进一步用网络搜索资料和书的总结和评论,最后才是系统的看书。
721法则:留出足够多的时间练习、思考和讨论
行动学习理论认为,人要掌握一门技能,需要有10%的时间学习知识和信息,70%的时间练习和践行,还有20%的时间与人沟通和讨论。这个原则叫做721原则。碎片化学习对于10%的信息接收非常有用,而剩下独处练习的70%和讨论的20%。
** 输出倒逼输入**
第一步,叫做积件式写作,就是用Ctrl+C加Ctrl+V的方法,先拼出一篇符合逻辑的文字;第二步,进入个性化改写阶段,在第一步的基础上,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化,写出自己的案例,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侧重点——现在网络上大部分的写作和讲课都是此类;第三步,创造性重构,在持续的前两步积累下,创造出全新的思路和模型。
部分资料来源于古典老师:为什么越学反而越蠢?——碎片化学习是个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