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啊我是喜欢在宇宙里飘来飘去的迷路的鬼鬼
一
我是一个看书速度很慢的人,而在一个很偶然的情况下因着老胡便也看了余华的《活着》,可以说这是一篇能让我一次且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就能看完的书。因为整本书不算厚,而且作者用平实真诚的语言文字,描绘着主人公徐福贵老人的一生——历尽沧桑和饱受磨难的一生。每一个字都总能让人感同身受,身临其境。
在正文前面的几篇自序中,最喜欢的便属作者在日文版自序中对于他人提问所作的回答:“在中国,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来说,生活和幸存就是一枚分币的两面,它们之间轻微的分界在于方向的不同。对《活着》而言,生活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活着》中的福贵虽然历经苦难,但是他是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我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叙述,福贵的讲述里不需要别人的看法,只需要他自己的感受,所以他讲述的是生活。如果用第三人称来叙述,如果有了旁人的看法,那么福贵在读者的眼中就会是一个苦难中的幸存者。”
是啊,生活是自己的,幸存只是他人对他人所谓的看法与见解。生活是怎样的,只有自己经历过才能真切感受到其中滋味。生而活着,并不是为了其他,只是为了尊重自己的生命。
二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老人唱到——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这是《活着》文末的一段文字,或许也是福贵老人一生的缩影吧。
他这一生经历了太多的起伏和生离死别。一出生便是当时家境算是富足的家庭,家里的小少爷,年少时过得着实潇洒。不过,人世终究是平衡的。他在少年时所种的因,最终也开始结果了。家道中落、被抓壮丁而与亲人生离不得见,而后便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与亲人的生死两相隔,最后只有一头同自己一般上了年纪的老牛陪伴着。时间也就这么一点一点向前走着,多半福贵老人已经习惯了如此生活,内心也许不会有太多的起伏了,毕竟也再无可使其心中情绪激起波澜之人或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