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9

读古典诗句,品人生百味。 

月亮在中国人的心里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由一个冰冷的球体,显而易见的、看似没有多少可以描写的内容,但在中文语境中变成了嫦娥的住所、有伐桂的吴刚,有捣药的玉兔。许多的神话故事、成语典故都与之有关,嫦娥偷仙药奔月、天狗食月,古人所言“蟾宫折桂”等,都彰显了“月亮”在传统语境中的独特地位。同时,它也是中国人寄托情感的载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我们眼中,月亮独居风采、也满含意蕴。我们要如何去认识“月亮”呢?去深刻感受它所蕴含的意味?通过诗词,我们一定可以更为深刻的认识月亮,感受传统语言的魅力。 


月圆映树

洞仙歌·中秋

〔宋代〕 向子諲

碧天如水,一洗秋容净。何处飞来大明镜。

谁道斫却桂,应更光辉,无遗照,泻出山河倒影。

人犹苦余热,肺腑生尘,移我超然到三境。

问姮娥、缘底事,乃有盈亏,烦玉斧、运风重整。

教夜夜、人世十分圆,待拚却长年,醉了还醒。


折桂令·中秋

〔元代〕 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

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月与桂

十五夜望月

〔唐代〕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照桂花

一剪梅·中秋无月

辛弃疾〔宋代〕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栊,雨湿纱栊。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

满堂唯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五律·喜闻捷报

毛泽东〔近现代〕

一九四七年中秋步运河上,闻西北野战军收复蟠龙作。

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

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

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

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


借前人的所思所感、临近中秋,愿山河无恙、平安团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