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典诗句,品人生百味。
月亮在中国人的心里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由一个冰冷的球体,显而易见的、看似没有多少可以描写的内容,但在中文语境中变成了嫦娥的住所、有伐桂的吴刚,有捣药的玉兔。许多的神话故事、成语典故都与之有关,嫦娥偷仙药奔月、天狗食月,古人所言“蟾宫折桂”等,都彰显了“月亮”在传统语境中的独特地位。同时,它也是中国人寄托情感的载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我们眼中,月亮独居风采、也满含意蕴。我们要如何去认识“月亮”呢?去深刻感受它所蕴含的意味?通过诗词,我们一定可以更为深刻的认识月亮,感受传统语言的魅力。
月圆映树
洞仙歌·中秋
〔宋代〕 向子諲
碧天如水,一洗秋容净。何处飞来大明镜。
谁道斫却桂,应更光辉,无遗照,泻出山河倒影。
人犹苦余热,肺腑生尘,移我超然到三境。
问姮娥、缘底事,乃有盈亏,烦玉斧、运风重整。
教夜夜、人世十分圆,待拚却长年,醉了还醒。
月
折桂令·中秋
〔元代〕 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
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月与桂
十五夜望月
〔唐代〕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照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