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上一节我们讲到了蜀国的亡国之君刘禅,为了保全自己,在司马昭面前留下了乐不思蜀的典故。
等到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取代魏国建立晋朝的时候,魏蜀吴三国就只剩下吴国了。
这个时候吴国的皇帝是孙权的孙子孙皓(hào)。
孙皓对待老百姓非常残暴,新制定了很多残酷的刑罚,而自己则过着奢侈浪费的生活。
同时,孙皓还不管晋强吴弱的现实,不断地向晋朝发动进攻,极大地消耗了吴国的国力。
吴国的大臣们无论怎么劝说和反对,都没有取得效果。
晋朝的皇帝司马炎也在积极地做着讨伐吴国的准备。
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他安排了六路大军同时对吴国的国都建邺(yè),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发动了进攻。
其中一路大军就是由益州刺史王濬(jùn)带领的水军。
在消灭了蜀国之后,益州地区已经被晋朝统治,王濬就在益州开始造船,准备以后沿着长江进攻吴国。
王濬造的船非常大,一艘船能够容纳两千多名士兵,船上还修建了城墙和箭楼,所以被称作是楼船。
王濬造船产生的碎木头沿着长江一直漂到了下游吴国的地区。
吴国有个官员叫做吾彦,发现了这些碎木头,由此推测出晋朝是在造船准备攻打吴国。
于是他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吴国的皇帝孙皓。
可是狂妄自大的孙皓却一点儿都不在意,还批评吾彦,说他大惊小怪,还说自己不去攻打晋国都已经很好了,他们哪里敢来攻打自己呢。
吾彦只好自己想办法来加强防御。
他在长江下游地势险要的地方打下了很多大木桩,然后用铁链把木桩连起来,这样大船就没有办法在江面上通过了。
吾彦还在江里安放了很多长长的大铁椎,一旦有船只经过,就会被扎出洞来。
王濬的船队航行过来的时候,果然被铁链和铁锥挡住了。
王濬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做了几十个大木筏,放在船队的最前面,这样铁锥扎在木筏上就不能再伤害其他的船了。
然后他又制作了很多巨大的火炬安放在楼船的前面,遇到铁链就点燃火炬,将铁链烧断。
这样他的船队终于畅通无阻地来到了吴国的国都附近。
吴国的军队看到晋军的声势,都吓得纷纷投降,没有敢上去抵抗的。
孙皓也只好出城投降了。
就这样三国之中的吴国也终于灭亡了,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之后,晋朝重新统一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