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贝壳在官网宣布,公司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左晖先生因病情恶化逝世,年仅五十岁。
逝者安息。
2021年尚未过半,很多明星离我们而去,香港著名影星吴孟达、音乐奇才赵英俊、年轻演员孙侨潞……
在感慨世事无常的时候,职场君曾经多次思考:打工人,没有了健康,还有什么?
工作是不是全部?
职场君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那可是一番热血干事业。
平常常加班,周末去单位,睡觉想工作,吃饭想工作……换句话说,感觉一切就是工作,工作让自己充实,让自己快乐,就这样,高高兴兴,斗志激昂的干了一年。
年底有一次,单位里面出现了一次劳动纠纷。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一位地市的员工因癌症即将离世,家属因为其工作期间经常加班,向单位申请补偿,而单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地拒绝了。此事,在单位闹了整整半年,最终因为仲裁机构调停协调,单位赔了20万,加上商业保险赔付的30万,此事才算告一段落。不幸的是,这位同事员工也于2个月后病逝。
据一些知情人描述,该名员工曾经生龙活虎,入职将近10年。因为工作岗位性质,致使其经常加班,而其敬业心也很强,最后身体每况愈下,终至无法挽回的地步。
扪心问自己一句,工作,难道真的是全部?
面对真相,也需要勇气
坦诚讲,职场君与朋友们闲聊的内容,更多的也是工作。倒不是其他的不谈,而是大家都是打工人,不谈点工作,不符合个人身份。况且,都想借着机会,交流一下行业动态,两全其美。
工作几个月后,在一次朋友聚餐中,职场君再一次听到了一句话:每个人都是一颗螺丝钉,缺了谁,就会有另一个螺丝钉补位,机器马上可以运转。这一次,职场君将举起的酒杯放下了,陷入了沉思。
就像公开做检讨一样,敢于面对真相,其实也需要勇气。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不可替代的,而且都愿意成为不可替代的那一个。只有不可替代,自己才会有价值,才会有发展方向,才会有成长进步的空间。殊不知,企业组织比个人更加精明,为了防止一个人成为核心和不可替代,工作内容都以模块化分割的方式,让不同的人承担。顺理成章,我们在职场中听到最多的话,就变成了诸如团队协作、配合、团队精神、协作等因需要而产生的词语。
核心人才,其实不需要配合。非核心人才,才需要配合!
你可能不是一个核心人才,但,你肯定首先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打工人。
健康,才是打工人的全部
有句俗语: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金石之言,历久弥新。
提及前述的那位同事,更多的是让人感叹世事无常,却也无可奈何。年轻人,尤其是职场新人,谁不想在职场中干出一番事业,日常加班不在话下,酒场血拼奋勇当先,撇下家庭不回,抛弃对象不管不顾,更有金融资本大鳄在宣传“996”是福报这类杀人诛心的恶毒言语,以致大无畏的职场牺牲精神,绵延不绝地上演。
可能有人反驳,如果不这样,拿什么去挣钱,拿什么去养家,又拿什么去享受生活。诚然,这句话,一点问题没有。进入职场,就好像纳了投名状,你必须要付出一些东西,才能够收获一些东西。但是,如果让人付出健康,乃至生命的代价,还有人那么轻而易举地答应吗?打工人,在职场中没有太多话语权。但职场君想要说:你依然可以选择拒绝。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学会保护自己才是职场发展的根本,成长进步是锦上添花的问题。将工作当成全部,不是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应该表现出来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态度。职场是消耗精力、消耗体力、消耗心血的地方,保护好自己,是必选项;而发展好,则是选修项。一个人,在职场中连保护自己都会,那就只能够说明,你太简单了。企业老板,怎么会将管理岗位交给一个简单的员工?
赚钱,有很多方式,也有很多时间,但是健康没了,你拿什么去挣钱。现在这社会,真是应了那句话:年轻时,拿命换钱;年老了,拿钱续命。
最后你会发现:既没有挣到钱,身体健康也没了,可能会是打工人的常态。
年轻的打工人,你需要记住,工作是老板的,健康是自己,发展路径是多样,身体健康则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