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六一节,人民日报发了一篇推送,其中有个场景很触动我。
今天的沮丧的自己,同过去天真的自己的对话。
我想,我的对话会是如下这个样子:
31岁的我很沮丧:“31岁,我没能成为瑜伽教练,我做着我不擅长的会计工作。”
10岁的我会说:“哇~你数学不好也能做会计啊~粗心的你也能做会计啊~你把一份工作坚持了快10年呢!”
这样一想,似乎也没有那么沮丧了。
成年以后,容易把目标和成功,目标和理想混为一谈。有时候觉得自己是抓着想做瑜伽教练这个理想不放,好像没达到的话人生就总有遗憾。但其实,理想可以是一辈子追求的一个方向。目标,才是脚踏实地能够指导现实人生的小旗帜。
成功学上往往会混淆目标和收获。比如鼓励人们,只要你相信自己,你就一定会成功!成功学上的成功往往是:我要在一年内成为百万富翁!相信自己,我能做到!也有人会以为目标就是要成为百万富翁。可是这不是目标,目标是可计量的,比如我今年收入要做到1000万。
举个更贴切的例子,一个胖子喊着我要减肥20斤,这不是目标。这个月我要运动40小时,这才是目标。因为40小时可以计量,可是20斤是多方面付出的结果。结果是不可控的,目标可控。将结果等同于目标,只会让人逐渐失去对目标的兴趣,打消自己的积极性。
写到这里,我想到我最近的一个经历。参加Office大学的小伙伴都知道,推荐的自我介绍模板里总有一项是最让自己有成就感的3件事。我每每看到这一条,心里就会有沉重的下坠感——我很少有成就感。我虽然不是学霸,但也从不是学渣,学校里是三好生,大学里拿过奖学金,工作中优秀员工的奖励也不断,第7期E战到底训练营里我也是优秀学员。但这些都不是让我感到有成就感的事件。我会感到拿到这些荣誉是理所当然的,拿不到是我不够好。我想,也是我把目标和成果混淆的原因让我缺乏成就感。比如参加E战到底初期的目标就是完成21天打卡,至少输出7张思维导图,学会数据透视表这种是结果,至于获得优秀学员那就更是意外的惊喜了。缺乏成就感,除了内在对自己的严格高要求外,我想还和我缺乏复盘有关。
不是缺乏实质的复盘文,是缺乏在内心上给予自己的复盘感。
复盘之所以重要,在于它能不断提醒自己专注在最初的目标上,不会偏离。
嗯,这提醒我需要再去检查一下我关于参加第一期合肥Excel讲师班的目标。
行动去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