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是尼尔波兹曼用来警示世人的著作。当时,传统媒体受到严重冲击,日益淡出人们的视野,而电视媒介则迅猛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如娱乐节目日益泛滥,新闻,教育,宗教,政治日益娱乐化。这些,无不减少着人们的思考,其最终的结果则是:人们终将毁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
在《娱乐至死》这本书中,作者首先在开篇肯定了赫胥黎的预言,然后开始了自己的叙述。他认为,媒介能够反映现实,同时,能对人们的认知能力产生重大影响,即:媒介即隐喻,媒介即认识论。接着,他又描绘了全民娱乐时代到来前,即印刷时代下人们的善于思考,富有辩证思维,逻辑思维更加缜密,更加理性,再对比电视下的娱乐时代,人们沉溺娱乐,沉溺游戏,甚至不再思考,不愿思考。作者通过对娱乐时代下的新闻,宗教,政治与教育的娱乐化的描写,总结出,赫胥黎的预言将会成真,我们,终将毁于自己喜欢的事物,成为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我国当代学者,哲学研究人员周国平曾评价说:"它是声讨电视文化的檄文:难道我们要把自己娱乐死?这一声喝问绝非危言耸听,我深信它是我们必须认真听取的警告。"《娱乐至死》是一部有思想力度的,有内涵的同时具有一定的跨时代性的著作。它不仅对当时的人们起到重要的警示作用,同时,对当今世界,当今中国亦有着重要的警示意义。
现今中国,我们的生活日益娱乐化,许多人都沉迷在抖音,快手,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中无法自拔,甚至连上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被王者荣耀等游戏所吸引。我们,再也离不开手机了,我们,似乎成了手机,成了娱乐的奴隶。闲暇之余,我们几乎不再阅读,而是刷刷抖音,看看剧等。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的压力,使人们放松,但,长久下来,人们丧失的将会是更多,比如理性思维,比如错失一些提升自我修养,自我素质的机会。不仅如此,在现今互联网世界,娱乐业快速发展,娱乐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巅峰,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像之前的娱乐新闻:赵丽颖结婚一事竟引起微博全网的的瘫痪,王宝强离婚一案更是"全民关注,全民皆知"。相反,如果你问屠呦呦是谁,南仁东做了什么,什么时候逝世?钱七虎院士做了什么,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又有哪些?你读过哪些书之类的问题,能够快速回答出来的却并不多。
我国也注意到了这样的问题。提出全民阅读,全民运动等口号,同时,还限制娱乐明星天价片酬,增多对科学家们奖金,并允许科学家们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兼职,增加收入。不仅如此,在2001年,我国还出台了"限娱令",明确规定了娱乐节目的时长,播放频率,这些,都是国家在娱乐风潮盛行时期做出的对策。
当然,这也并非说娱乐一无可取,相反,如果利用得当,它对我们大有裨益。对于一些小朋友来说,让她们看那些晦涩难懂的书籍,几乎是不可能,而若能通过好看的有吸引力的图片,"动画"展示给小朋友们看,则更能激起小朋友们的学习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若我们利用好电视,网络等,通过电视网络宣传我们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宣传正能量的事物,这些,对提升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尊心,对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比如说《中国诗词大会》,以娱乐竞赛的方式激起人们学习诗词的兴趣;《朗读者》,通过故事与朗读的结合,引起人们的共情,引导人们阅读,无形中,宣传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奇葩说》以娱乐的形式,让辩论更加贴近大众,给人以启迪。
《娱乐至死》是一部具有警示意义的著作,它所提出的问题是具有前瞻意义的。虽然,我们不必像它所倡导的娱乐和教育,新闻等完全的分离,毕竟,它对教育等也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但是,我们一定要把握一个度,坚持中庸之道,,否则就会过犹不及,最终变成《娱乐至死》所说的那样,我们终毁于自己所喜欢的事物,变成娱乐至死的一个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