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娃,只要需要我太用力的事情,我一般不会做。比如说哈姐总惦记着玩,在我温柔提醒过后她依然没写作业,我是不会逼着她执行的。在这种不会引起生命健康危险的事情上,我不会过度替她规划、监督执行,不会帮她避坑。更多地,我会看着她跳坑,再看着她出来。
五天假期直到最后一天,截至昨晚,哈姐还有一份阅读练习、四页字母描红和一页计算题。到了八点多,她终于慢悠悠开始提笔。计算题写到一半,她睡着了。半夜十二点我还没睡,她起床小便,我问她明天需要提早叫她起床写作业吗,她点点头。
今天早晨,我六点三十叫她起床,写作业。花了大半个小时写完,换衣服刷牙出门。我想着时间有点紧,建议路上买个包子车上吃。但是哈姐坚持要去往常的餐厅吃。
取完餐坐下,我说:“妈妈有点着急,但是没有生气,有些我的感受和想法想跟你说一说。”哈姐认真点头。(和孩子沟通事情,一定要在自己心平气和的时候,如果还有气,就先不要说事情。小孩在面对大人的情绪时,大脑进入打还是逃的傻瓜模式,完全没有学习的状态。)
“妈妈是一个比较容易放大时间的紧迫感的人,所以很不喜欢那种特别着急的感觉,例如把作业留到最后一刻,例如今早这样特别赶时间地来吃早饭。具体的表现是什么样的呢?就是早上等电梯的时候会觉得今天电梯怎么那么慢,要停那么多层;找到车的时候,座椅满是灰,还要花时间擦;路上怎么那么多人,到处避让,感觉车骑得跟蜗牛一样慢……总之我感觉一切都让时间更加不够用。然后半路上又发现电池标志在闪烁,担心半路没电,如果需要走路去上学,那就更糟糕了。这一切,都让我很容易暴躁发飙,一不小心可能就把你给吼一通。”说完我做出暴躁的表情和动作,把哈姐逗得咔咔笑。(关注和表达自己,而不是指责和催促孩子,这项技能特别值得练习和拥有)
“另外我想说说作业的事情。其实最近我已经看到了你会尝试规划做作业的时间。比如你昨晚从八点多开始写,按照一般情况来说时间是够的。但是妈妈想分享一点很重要的,做作业除了规划时间,还需要规划精力。为什么平常妈妈会建议你在上午或是自己精力比较旺盛的时间段写作业呢?就是因为写作业是很费脑的事情,在你精力比较好的时候,效率更高。妈妈也看到你有时把作业安排到晚上睡觉前最后的时间,你是很容易烦躁的,你会发出闷闷不乐的嚎叫声,然后爸爸妈妈还一点都不同情你。像昨晚,你写到一半直接睡着了,精力用完了,你就像断了电一样。”我做出断电呆滞的表情,哈姐又狂笑一阵。
我说这些的过程中哈姐一般不会打断,她就像听故事一样津津有味,也很喜欢用这样温和的方式去了解妈妈的情绪和想法。她不会听完一次就能行动上一步到位,我也愿意说一句孩子你慢慢来。成长的道路越完美,未来越危险;不涉及生命安全的试错,多多益善。
我并非天生如此温和,我曾经有着对最亲密的人最无情的狂躁。十年前我开始学习非暴力沟通,到现在大部分时候能把自己表达清楚。你愿意给自己一个十年,跟自己说一句亲爱的你慢慢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