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孩子出生,开始阅读各种育儿书。相信所有新手爸妈都是如此。80后90后的妈妈们更是科学育儿和早期教育的主流人群。今天分享给大家的书叫《卡尔•威特的教育》。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天才。此书讲述一位德国父亲如何把一个被认为是有些痴呆的婴儿培养成天才的教育书籍。书中详细记述了这个父亲的核心理念,一个人最终能否有所成就,其禀赋起着一定的影响,但最主要的还是后天的教育。教育得当,普通的孩子也能成长为天才。教育不当,即使再大的天才也会被毁掉。
一个人出生后的头3年具有天才般的学习能力。到了6岁,大脑的发育已经基本完成了百分之八十,教育3到6岁的孩子,难度已经有所增加,必须寓教于乐,把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到了7岁左右,大脑的发育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因此,孩子从出生到7岁这一段时期,对家长来说,是必须要密切关注和把握的。
下面我从不同方面把整本书的内容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喜欢此书的你一定亲自去读一读,别人的分享终究是二手的)。
◆ 讲故事 ◆
给幼儿讲故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婴儿对这个世界很陌生,甚至可以说是一无所知,越早让孩子了解这个世界越好。因为通过讲故事来培养孩子对这个世界的亲和力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而且讲故事还能锻炼孩子的记忆力,启发想象和增长知识。
小卡尔还不会讲话的时候,儿子的母亲就给他讲一些罗马、希腊、欧洲等各国的神话和传说。等孩子会说话以后,母子俩就对这神话故事进行表演。当卡尔两岁的时候,儿子的母亲每天都给孩子讲故事。她还有一套很吸引小卡尔继续听下去的办法。儿子的母亲运用了报纸上连载小说那样的方法,她每天讲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打住,并对儿子说:“且听下回分解。”让儿子去想象下面的故事情节,为此,小卡尔不得不去费尽心思对可能出现的情节做出一些猜想。
第二天,儿子的母亲在讲故事前,先让小卡尔讲述他自己猜想的故事情节,然后她才接着讲给儿子听。要是儿子的想象出了跟故事中相同的情节,我们就会兴奋的高声欢呼;要是小卡尔没猜中,儿子的母亲也会夸奖他说:“卡尔的故事情节想象比原来的故事还要好呢!”小卡尔的创造力在我们这种培养下逐渐地成长起来。
我在给儿子讲故事的时候,常常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夸张的表情和手势来绘声绘色地讲,有时甚至站起来模仿故事中的人物来增加情节的真实感。小卡尔常常听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有时也禁不住跟着我一起手舞足蹈。不过我总是在讲到最有趣的地方时就停止不往下说了,而是告诉小卡尔这个故事在哪本书中有,鼓励他从书籍中寻找乐趣。
这样经常对儿子进行生动的教育终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卡尔只有5岁的时候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记住三万个词了,这样的成绩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也望尘莫及的。
◆ 培养阅读习惯 ◆
我们必须尽早为儿童提供足够丰富的精神粮食,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来说,这一点的重要性甚至不亚于母亲的喂养和保护。
幼儿时代是使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应该从孩子两岁起就使他养成阅读的习惯,如果等到孩子上了学才培养他的阅读习惯,就很困难了。因此,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关键就是让幼儿多读书,这样,即使孩子上了小学,也不会对书本感到厌倦,而会以学习为乐。
我还用一种很天真的方式来鼓励卡尔学习,就是每当儿子看完一本书时,我们父子俩就如释重负地一起高喊着书名“万岁”,这时妻子也会高兴地进来祝贺。然后我们就去买很多东西回来给儿子做可口的糕点,并邀请一些朋友来开晚餐会。
读书是孩子们的乐趣中最为重要的。家长应当注意选择书,孩子第一次读的是什么类型的书,往往决定他将来喜欢看什么样的书,幼年时期读的书常常能影响这个人的一生。
大多数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长时间苦读都会感到欣慰,而我和玛格丽特却为儿子立了一个规矩:每天总的阅读时间不能超过两个小时。只要他集中注意力,每天学习两个小时就足够了。我让他每次都在兴致正高、不舍得放下书本的时候结束学习,正是为了使他长久地保持学习的兴趣。
◆ 父母管教好自己 ◆
孩子的教育也包含着家长的教育,家长在管教孩子以前首先一定要学会管教好自己。家长首先能严于律己,这样才能让孩子也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不然,对孩子的教育是徒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模仿对象,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孩子有直接的影响。
不少家长看到孩子在某场合有不礼貌的表现后,不是当众训斥就是动手打孩子并且还责怪他的不良表现。我并没有大声斥责孩子的做法,因为那样做,不仅会惊动邻居也会给儿子的自尊心造成伤害,还有可能会将事情弄得复杂。
孩子的不良行为大多都是家长造成的而不是孩子的原因。孩子有不良的表现时是因为家长不将孩子的精力引向正确的方向,而是置之不理的后果。如果要将孩子的精力引向正确的方向,就一定要尽早培养孩子对劳动的兴趣,还要培养他其他方面的能力和爱好,这样孩子的身心就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不少家长认为对孩子的严格教育就是专制教育,无形中就将自己变成模行霸道的暴君,而将孩子教育成惟命是从的弱者。他们常常对不听话的孩子用粗暴方式来管教,这样的教育方法是完全不正确的,它所导致的后果就是不仅不能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还会让孩子对家长甚至所有的人类产生怨恨的情绪。
◆ 父母不能错位 ◆
如果一个男人采取“母亲”的方式去关心孩子,很快就会产生心理上的障碍,并最终从孩子的生活中退出。因此,父亲们应该做一些父亲该做的事,而不必像母亲那样温柔体贴。父亲和母亲由于性别的不同,表达爱的方式自然也有所差异,但是,对孩子来说,这两种爱是同样不可缺少的。
对孩子来说,母亲主要起促进和安慰的作用;父亲则用自身的活力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激情,让他感到兴奋。父亲健康的形象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则能让孩子形成积极进取、敢于负责的人生观。由于母亲比较柔弱,因而在孩子们眼里,父亲的爱是威严和充满力量的。父亲所带来的安全感是任何人也无法比拟的。
父亲们在照料孩子方面可能无法和母亲相比,但仍然可以用他们特有的方式参与孩子的生活。充满活力的游戏、爽朗的笑声、一次野外漫游、带领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外出回来将孩子高高举起……这一切都能体现出父亲对孩子的关爱。劳伦兹博士对一些家庭进行了长期的调查,最后的结论是,父亲参与孩子的日常生活能极大地促进孩子的情感发展,经常和父亲相处的孩子长大后更有同情心,心理更健康。
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母亲代表了温情和舒适,父亲代表着进取和刺激。经常得到父母关爱的孩子往往会继承两方面的优点,形成既稳重又灵活的性格。因此,称职的父母都懂得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去。
◆ 自由、自立、自信 ◆
教育儿童首先要知道的一件事就是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或者说给他们一定的犯错空间。当然,给孩子自由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在培养孩子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前提下讲秩序。
回忆起来,父亲对我最大的帮助就是从小鼓励我学会自立,这种自立并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的。我刚满两岁,父亲就在家里郑重宣布,只要是我自己能做的事情,任何人都不要帮我做。刚开始,母亲并不同意父亲的主张,她说:“小卡尔才两岁,他自己能做什么呢?”
“他能做很多事情,比如说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看完图画书自己收起来。”
“自己吃饭?难道热汤也要他自己喝,他会烫着自己的!”
“不会的,我们可以把汤放凉一点再让他喝。”
有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总是帮孩子们做他们能做的事,结果这种爱却极大地损害了他们行动的积极性。由于父母的代劳使孩子失去在实践中增强能力的机会,最后的结果就是使孩子丧失自信和勇气。对外面的世界感到恐惧,对一切变化感到惶惶不可终日。
每一个家长都应该知道,培养孩子自信心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不断地鼓励,鼓励是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最重要的方式。
那些为孩子树立了明确的目标,又鼓励他们独立自主的父母,对孩子不仅要求严格,还能够宽容孩子的错误。而那些只知道一味限制孩子自由的父母,最容易引起孩子的不满和反抗。
如果父母总是命令孩子做事,孩子就会认为这是在“要求他做”;假如父母鼓励孩子去做,就变成了“让他喜欢做”。命令使孩子有被强迫的感觉,时间长了就会对所做的事情产生抵触情绪;而鼓励则去让孩子变得高兴起来,对任务充满了自信和热情。在这两种不同的心态下,学习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我相信,不管多么困难的事情,只要从简单的、会做的事做起,在点滴之中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孩子就会以令人惊讶的速度进步,这不仅是技能的训练,而且是怎样帮孩子建立自信。
◆ 后记 ◆
儿童的心灵就像是一块纯洁的画板,家长给他描绘上什么他就会是什么;也像一片神奇的荒地,播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
最后,这位父亲再次强调,教育孩子,最忌讳的就是勉强孩子,这种方式很快就会使孩子感到厌烦,必定会以失败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