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头疼”的模仿能力

让人“头疼”的模仿能力

      最近刚刚读完的《孩子,你慢慢来》有两篇文章,让我在今天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培训会上再次想起。

      其中一篇是《终于嫁给了王子》,龙应台给两岁的儿子讲白雪公主故事时,忧心忡忡,:短短的情节中,有各形各式杀人的方法,用刀子砍头,用剪刀剖开胸膛取出心脏,用丝带套住脖子把人勒死,用毒药给人吞下……美妙的童话中也有诸多的残酷与暴力,仅仅两岁的孩子就让其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仇恨。甚至处于模仿力超强的孩子,能保证其去不去模仿么?最后妈妈将白雪公主移到书架上最高的一格。

      另一篇《读水浒的小孩》中龙云台,给六岁的安安绘声绘色的讲述水浒传中的好汉故事:鲁智深如何酒醉大闹山庙、宋江为何怒杀阎婆惜、武松又是如何替哥哥报仇……由于故事情节的丰富有趣,加之妈妈动情的讲解,安安听得很入神,非常感兴趣,但梁山好汉的所作所为,都不免带点“匪气”与“痞气”,最终妈妈中断了水浒传的讲解,但几天后的安安在街道玩耍时,已经将“打家劫舍”的故事完美复制了。

      看完这两篇文章时,我当即就在书上做了些批注:在妈妈的声情并茂的讲故事过程中,里面有很多儿童感兴趣的情节,善于模仿的孩子们在对书籍只停留在字面理解,有趣层面。时,作为家长如何导读导教导引,是们智慧课。

    显然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龙应台也有为难之处,也有纠结,那该怎么办呢?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天在进行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培训时,强调对民间文学的了解与解读时,提倡用故事的逻辑读故事,不把民间文学等同于历史和现实,提倡关注人物的性格和行为,不要将主人公过渡道德化。这似乎让我从中找到了答案,儿童并不像我们成年人那么复杂,他们关注的很简单,心思很单纯,也许我们放平心态,这是孩子成长阶段的必经之路吧,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就好了,不夸大,也不忽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1年10月20日为什么糊涂 回家的路上,晓晓打了个喷嚏,妈妈有点紧张:“怎么了?”却说成了:“怎么办?”说完...
    羊羊羊羊汪阅读 13,131评论 2 14
  • 希望儿子早日顿悟、反醒自己。 希望儿子在学习生涯中早日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积极行动起来,对学习越来越有兴趣。 希望...
    冯梅fm阅读 949评论 0 0
  • “这辈子,你是我的” 每当晨曦听到他说这句话时,心里总是幸福满满,她觉得,这辈子这样,足够了。 晨曦,25岁青春年...
    Aua梓言阅读 3,101评论 0 0
  • 睿智的人看得透.故不争. 豁达的人想得开.故不斗. 悟道的人通天意.故不急. 厚道的人重谦和.故不躁. 明理的人放...
    释猊闲人阅读 916评论 0 0
  • 先诊断出物品,从身上掠去了多少能量,然后通过筛选物品的行动,实现自我完善,这就是断舍离的精髓。 筛选物品的同时改变...
    纸上芭蕾阅读 65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