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看到很多人对国学投入很大的热情,与此相伴的,也有不少人开始质疑:国学正在日益低俗化,怎么办?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
如果把国学比做一坛美酒,出了问题的,可能是我们喝酒用的酒杯。
这句话怎么理解?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
1 酒杯太浅
首先,酒杯太浅。
酒杯太浅的后果是,酒只能装一点点,多了就溢出来了。
有些人谈到国学,把国学当心灵鸡汤,也许能起到一些作用,但他不一定懂得背后的意义。
比如,听到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你有德行不会孤单,一定有人支持你。
但为什么会有人支持你?这个背后的含义是什么?有的人不见得能说清楚。
又如,听到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觉得很有道理,但老子为何这样说?又有怎么样的道理?他可能也不知其所以然。
只是当心灵鸡汤来看的话,就是酒杯太浅,不见得能掌握到儒家、道家的精髓。
这样就带来一个后果,你会失去具体实践的指导与动力。
2 酒杯有漏
其次,酒杯有漏。
酒杯有漏洞,酒倒进来就会漏掉,那这个酒杯也装不了多少酒。
什么意思呢?
有些人学了一些所谓的“国学”之后,考虑的更多的是现实的利害,为了谋利,为了名气之类的。
但是,这些人本身对国学就不是很了解,而且并没有真的去实践所学到的知识,自己的酒杯都是空的,教给别人的自然也就不是真正的国学了。
3 酒杯不洁
最后,酒杯不洁。
酒杯本身沾染了一些东西,酒倒进来,也是浑浊的。
这是说,你的内心有一些成见没有去掉。
成见分两方面:一方面是认为中国文化世界第一,这是一种文化沙文主义;
另一方面是完全崇洋媚外,认为自己的国学一无是处。这两方面都是有偏差的,不可取的。
我们要想把国学学好,就必须从这三方面进行补救。
4 先把握目的
第一个,酒杯要够深。
古人的思想精华里,有很多人生哲理。
如果你真的要学习国学,我建议你至少要花五年左右的时间,把基础打好,之后每天用半小时复习就够了。
第二个,让酒杯不漏。
你要学国学,先要会区分目的与结果。
首先要明白,为什么要学国学?
是为了提升自我修养,还是为了推广传统文化?这些一定要想清楚,有清晰的目的,才能更好地了解国学,并加以实践。
至于结果,你用你学到的知识办国学班也好,做传统文化推广也好,得到现实中的利益,这些都顺其自然的,但目的一定要先把握住。
这就好像孔子说的,“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代(比孔子还早的商周时代)的学者认真修养自己,现在的学者,学习是为了向别人炫耀。
孔子也说过,“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则是要求别人。这都是让我们的“酒杯不漏”的方法。
5 去除内心成见
第三个,让酒杯干净。
学习国学前,要去掉心中的成见,酒杯要干净,就是要有真诚的心。
现在我们都能看到国学热的一些潮流趋势。
譬如,父母送孩子去学国学,让孩子穿古装,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看起来古色古香,听起来悦耳动听;
父母自己也去参加一些养生活动,比如学学茶艺,打打太极,修身养性。
这些其实都无伤大雅,你怎么做是你个人的选择,但有一点要注意:
这些都只是外在的形式,我们要注重的,是文化的理念。
学国学是需要长期积累的,不要想着通过外在的形式包装,就能一下子学明白其中的文化理念。
6 问自己三个问题
在这方面,《易经》第48卦井卦,正好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古代的生活不能没有水井,那如何去利用好一口废井呢?
第一步,要清理掉井底的污垢,先去掉不干净的东西;
第二步,修理井壁上脱落的地方;
第三步,你把井一步步修理好之后,井里的水才能清凉可口;
第四步,井卦又告诉你,井口缩小一点比较安全,但是不要加盖,这样一来对大家都有利,这就是最后的上上大吉。
这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学习国学,就应该像治理一口废井一样,首先要清理污垢,打好底层基础;然后要修理井壁,也就是搭建知识体系;最后,开放心态,以文会友,互相切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要做到避免国学低俗化,我们在调整自己的酒杯时,还需要常问自己三个问题:
能不能听得懂?能不能想得通?能不能做得到?
能听得懂才能讲得出道理,能想得通才能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关联,能做得到才能落实“好学、深思、力行”。
总而言之,只有从改善自己的生命开始,国学的作用才会真正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