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奶奶已经去世三年了。
小时候,家里大人忙生意,我们这一辈小孩都是在奶奶家长大的,哥哥,姐姐,我,二叔家的堂姐,堂妹,三叔家的堂弟,她几乎养育了整个家族的小孩。奶奶的爱是沉默不语的,是润物无声的。由于这种潜移默化,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她的影子。所以说如果我们家有家风,那么一定是奶奶传下来的。
说起家风,我没有太多溢美之词,我所有的感受,都来自于和奶奶相处中的,日常生活的小事。
关于子孙
在众多小孩子里,我和堂姐的年龄相差一岁,所以我俩是一起被奶奶带大的。记得当时在村里上小学,每天起的很早去上早读,奶奶每天都准时五点叫我俩起床,然后送我们去学校。夏天还好,磨蹭一会儿也就起来了,但是到了数九天,寒冬腊月,北风呼呼的刮着,我俩冻的手脚冰凉,钻在被窝里出不来,奶奶就把提前在炉火上烘暖的衣服拿过来,先给堂姐穿,再给我穿。
北方冬天的早晨特别的黑,有时遇到雨雪天更是难行,但是不论什么天气,都是奶奶一手搂着我,一手搂着堂姐,三个人,一盏灯,在那条冰冷漆黑的路上艰难前行。我和堂姐也曾觉得太苦,而不想去上学,奶奶每次都会认认真真地说:以前穷,我们没学上,现在你们要好好学习,多识几个字,长大才有出息。
包括我的父亲,姑姑和叔叔们,每个人都是奶奶从小陪着去上学,直到高中毕业。殊不知,我的奶奶一个字都不认识,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但是她知道,不管怎么样,一定要让子孙去学校,去学习。
后来,我们家的孩子,都上了大学,有的读了研究生,没有一个中途掉队的,直到今天,家里的孩子依然热爱学习。
关于街坊
奶奶为人忠厚,乐于助人,在街坊邻居里口碑很好。平日里不管谁家有难处,奶奶总要帮一把。小时候,东家来借米,西家来借面,是常有的事,奶奶也从没有拒绝过。逢年过节,姑姑和叔叔们送来的肉蛋水果,她总是不舍得吃,可是没过两天,她又把这些吃食送给邻居们了。因为奶奶的善良和大方,整条街的街坊关系都很和睦。每年的大年初一,来给奶奶磕头的邻居,络绎不绝。
街坊中有个傻子名叫喜子,整天歪着脑袋,拖着步子,浑身脏兮兮的。他母亲一个人拉扯大四五个孩子,家里穷的很,奶奶总是很照顾她们家。喜子母亲临终前,奶奶也在旁边,弥留之际她拉着奶奶的手,恳求道:老嫂子,我要走了,可就这一个傻儿子放心不下,如果有一天,你看见他从你家门口路过,就赏他一口吃的吧。奶奶哭着答应了她,说完人就撒手了。
我这个故事是从哥哥那听来的,我也从没见过喜子的母亲,我只记得小时候,奶奶会趁爷爷不注意,把家里的馒头和罐头藏在衣服里,偷偷塞给在门口张望的喜子,喜子脸上那种害怕期待欣喜的表情,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奶奶去世时,喜子蹲在老家门口,哭的像个傻子,可是那一刻,我觉得他比谁都清醒。可能在喜子心里,奶奶已经是他的第二个母亲了。
关于她自己
奶奶十八九岁嫁到了爷爷家,从此就忙碌了一辈子,她一生养育了五个子女,照顾了八个孙子孙女,撑起了一个大家。
家里的小孩回故乡,总是先去奶奶家,然后再回自己家。我脑海里最深的印象,是每次我从那个旧旧的大门走进去,朝着空院子里喊一声奶奶,奶奶就会轻轻推开正屋的门,站在门口笑呵呵地说回来啦,然后张罗着给我做饭。
奶奶是那么善良,从来没有与谁起过争执,甚至对于自己的孩子和孙子,也从来没有过多严厉的话语。每次佳节聚会,家里人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我总能看见,奶奶搬着一个小凳子,坐在旁边静静地听着,安静地笑着。
奶奶生在抗日战争前,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她依然很开朗乐观。我曾经问过奶奶,以前打仗和自然灾害时,生活苦不苦?奶奶暖暖的笑着说:有啥苦的,一家人在一起,什么大灾大难都过得去,你看现在,是不是都好了。
后来,我每遇到什么挫折,都会想到奶奶的这句话,它让我相信,一切苦难,都会过去。
奶奶是那么质朴善良、乐观开朗,她总是待人和气、助人为乐......她把一切美好的品质,都毫无保留地传给了我们。她是我遇到过最温暖的人,她是我生命里最好的老师。
她虽然离开了三年,我有时候还会梦见她。在梦里,奶奶还是那么的单薄,她瘦小的身体,就好像一截低矮的枯木。她把手背在后面,迈着小小的步子,缓缓地走在老家的院子里。院子中有两棵郁郁葱葱的葡萄树,悄悄地爬上了房顶,遮蔽了大半个院子。阳光从枝叶缝隙中洒下来,轻轻落在奶奶的满头银发上,亮闪闪的,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