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非新闻专业的理科生,读一本新闻业饶有分量的书,总感觉像是偷借了别人家的光。对于书中阐释的“媒介即认识论”、“媒介即隐喻”等观点,也是一知半解。无专业背景写下此文,虽不是字字珠玑,却也是我最真切的体会。
《娱乐至死》一书,作者站在新闻人的角度,深刻剖析了美国社会公共话语在印刷机和电视时代下的变迁和影响。原始社会人们的交流及简单的社会活动都是由语言传播即口口相传,印刷机的出现将此前后两个社会阶段划分开来,社会变得理性、有秩序。对于铅字文化,美国公众怀有一种仰视和信服的态度,它开启了一段美国公民崇尚阅读的浪潮。演讲、辩论,因为印刷机的存在,白纸黑字使得一切的信息传播有理有据、严谨客观。随后电报的出现为人们带来了一批并不那么重要或者说毫无关系、毫无意义的信息,人们每天接收的信息大部分变得没有指导意义,甚至有些信息出现断层导致信息的片面化。图片信息的大量被采用加剧了文字的没落,人们逐渐关注照片中的色彩、组成元素甚至是构图,真实可靠的信息似乎变得可有可无。十九世纪末期,电视的兴起以雷霆之势强力占据了人们的公共生活,教育、生活、工作、新闻报道,一切都成为其应用的对象,成为娱乐的附属品。或许电视的本质就是娱乐,但它对文化的冲击和改道使得越来越多地人认为这是媒介社会理所应当的事情。
在书中,波兹曼指出,媒介社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不在于电视为人们提供娱乐性的内容,而是所有的内容都以娱乐的形式表现出来。娱乐已经成为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成为表现一切经历的形式,从新闻到政治,甚至是宗教活动都在全心全意地娱乐观众。当为了娱乐而教育的时候,教育本身还有什么指导社会发展的意义?作者在书中旁征博引,从印刷文化到电视娱乐,媒介开始在公众话语中存在不可撼动的影响力,而娱乐风暴的出现让公共话语变得扭曲、价值退化。
在当下,电视娱乐充斥着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教书育人可以娱乐化,慈善公益可以娱乐化,甚至文化传承也可以娱乐化。作者创作此文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电视行业如日中天之时。如今这样的泛娱乐在新媒体的崛起下被扩大,网络信息化的传播力度在电视之上。它使得我们平均每十分钟就可以接收到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资讯,带着它特有的标新立异的题目及吸人眼球的信息片断来到我们的面前。
这是一个被过度娱乐化的时代,任何事情都可以被拿来说法,网络媒介通过只言片语引导着人们对某一件事情做出判断,最终形成社会共识。文化、教育成为电视售卖娱乐的资源被明码标价,进入商业市场,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品头论足后丧失掉其最初的意义。作者在书中为人们留下一个沉重的话题:人们真的会“娱乐至死”吗?娱乐已是这个时代的传媒霸权,不管以何种方式,都只为博人一笑,艺术价值和伦理道德都可以弃置一旁,那么正如作者在书中说道,对于一个因为大笑过度而体力衰竭的文化,我们能有什么救命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