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静心打卡D5/R117(每轮7天·第117轮第5天/总第817天),今日动态静心+无边无际静心+脉轮清理打卡完成✅,暨简书码文打卡D1476天。➡️
共学《呼吸,为了疗愈》之及相关著作摘记心语(续)——
呼吸太多 , 竟然不是好事
许多人都知道,现代人的健康和代谢问题大半是来自吃太多饮食。读到呼吸能帮助燃烧热量,也就可能以为得到了一个解方。毕竟我们每天透过呼吸「吃」至少10公斤的空气,就像拥有大把的助燃物,应该可以烧掉不少脂肪。但这还是过度简化的想法。其实,就连呼吸太多,也会造出问题。
【过度呼吸】,也就是呼吸太多。包括呼吸太快、太大口、用嘴巴呼吸,让呼吸进出的空气流量过高,而让二氧化碳大量流失。这导致组织更难取得氧气,也让血管变得紧缩。
这不是凭空得来的理论,也有实证的支持。
大 约100 年 前 , 美 国 耶 鲁 大 学 的 生 理 学 家 韩 德 森( YandellHenderson, 1873~1944)做了一组实验。他将管子直接插入狗的气管,并用口罩将它固定起来,方便他在狗被麻醉的状况下控制呼吸进出的气体量。
按下实验设备的帮浦,会让这套系统的送气和抽气量都增加,来模拟过度呼吸的情况。他也同时侦测血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变化。
结果发现,狗被迫过度呼吸时,并不会为身体带来更多氧气。牠血液的氧气浓度是稳定的,就像前面所说,本来血液里的氧气就已经接近饱和,不太会有什么变化。
特别的是,二氧化碳浓度反而会急遽下降。如果继续打气、抽气,狗会心跳加速,只要几分钟就足以让牠痉挛、休克、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如果尽快把送气和抽气的速度降下来,也就是停止过度呼吸,能让血液二氧化碳浓度和心跳恢复正常,而动物没有太大的异样。
我很年轻时读《医用生理学》,盖统已经把「过度呼吸」当作一个重要的主题来说明。
虽然如此 ,在临床和实务并没有得到太多关注。是到最近几年,运动和健康的专家才开始意识到过度呼吸的问题。
有专家提出一个观察,1930年代以来,人类的呼吸量从每分钟5公升增加到每分钟12公升。
这个趋势很有意思,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 每个人的呼吸量都增加了?而这和健康的关系又是什么?
这个问题,可能每个专家都有他自己的答案。但对我来说,问题所在是再清晰不过了。
我们活在一个快还要再快的时代,每个人都随时处在交感神经作用过度旺盛、随时紧绷、甚至被压力淹没的状态。 脑海的念头、情绪、心理状态紧紧牵动呼吸的肌肉,让我们随时不能放松,要抓点什么来支持自己、表达自己,例如呼吸。
【大多数人呼吸浅而偏快,只有肩膀和上胸在起伏】。
有些人常觉得吸不到气,像是长时间坐在桌前投入工作而忘记呼吸,得要伸懒腰或大口吸气去弥补。有时遇到不顺的事,也随时透过鼻孔「哼」或嘴巴吐一口大气,无意识地表达内心的不满。
我请马奕安博士找到一个由荷兰专家设计的奈梅亨过度呼吸问卷1 , 这个问卷主要在帮助判断一个人是否因情绪而导致严重的过度呼吸。 问卷列举16种情况,可依照近期症状的发生频率圈选适当的数字,再将得分加总起来。
专家会提醒得分19分以上的人,要留意自己的情绪与呼吸状态。
情绪的状态和起伏,例如恐慌症发作、跟伴侣吵架或与人争执不下,常导致急性的过度呼吸。还有另一种常见的急性过度呼吸,你应该不陌生,就是我们激烈运动后,有时会喘不过气,意识觉得飘,稳不下来,心跳止不住地快,要好一阵子才会恢复。这种过度呼吸的体 验,很多人都有过。
如果有【过度呼吸】的问题,其实我们可以立即调整、得到一点修正。修正的方法很简单,也只是【闭气】,帮助自己直接把呼吸量降下 来:
【闭气】,感觉到有点想吸气的冲动,就恢复吸气。
透过闭气,减少呼吸量,让身体将流失的二氧化碳累积起来,很快可以修正血液的失衡。这方面的原理,我会在接下来几章多解释一些。但我相信,只要你做了,已经会有一点不同的体会。
这里要提醒的是:闭气,不要强迫自己维持多少时间。
只要【保持轻松自然的心情】,身体会依照它的需求完成工作。
每个使用能量、正在运作的细胞,都会不停地把二氧化碳一点点带到血液里。血液里二氧化碳浓度到了一个门槛,也就启动脑部的呼吸控制中 枢,带动呼吸道、胸腔、腹部与呼吸有关的肌肉,而自然让你想要吸 口气。
这时,放开来,欢迎新鲜的空气进来。无论是闭气时的累积,或放开来的舒畅,都是身体在为生存工作、服务。
如果你还记得,【二氧化碳会让血管放松、血压降低】。所以,体内有足够的二氧化碳,周边的血管也跟著放松,而让四肢的血液流动更顺,你会感到比较温暖。
如果长期呼吸过度,像是习惯叹气或用嘴巴呼吸,血液二氧化碳偏低,血管收缩,末梢组织得不到血液和氧气,也就容易觉得手脚冰冷。
我想让你在这里沉淀一下,体会一下呼吸和自己的状态。我也留了一个方法给你,让你知道即使长期呼吸过度可能造出全面性的问题,但这些状况还是可以修正的。
我是水沐,从未想过【过度呼吸】竟然还可能是对健康有伤害的做法。
的确,活在这个快、还要再快、更快的时代,每个人都随时处在交感神经作用过度旺盛、随时紧绷、甚至被压力淹没的状态。
这也是为什么“松弛感”这个词在当世代的各种语境下日盛的原因,
当脑海的念头、情绪、心理状态被占满是,紧紧牵动呼吸的又何止是肌肉,那是我们【求生存】的恐惧状态。
而与之对冲的,除了杨定一博士本篇中所提到的主动【闭气】法外,还可以有我们随时一念可以升起的【觉察】。
当【放松=接纳=允许✅】时,我们已是我们的表达本身,支持本身,此时又何须往外抓取呢?!
一如【呼吸】自有节律,我们允许并关照ta的存在与提示,已是在真实爱自己的过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