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对一个国家发展进程的影响,比经济和政治的影响更深刻、更久远。如果说,经济发展改变的是一个国家的面貌,那么文化繁荣则可以化育一个民族的风骨。
《一个名族的远航》作者:关河五十州,是一位畅销历史纪实作家。作品立论客观严谨,史学基础扎实,擅长口述史料。其中代表作有:《一寸河山一寸血》《战神粟裕》《虎部队》《张作霖大传》《康熙大帝》《雍正大传》等等
1、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君子做人做事知道那些事可以做,那些事不可以做,当知道了解某件事可以做才去做,当知道某件事不能做就不去做,这就是君子做与不做某件事的标准和准则。
书中有一段这样写道“船上的商人和海关职员狼狈为奸,一方行贿,一方受贿,从上到下,人人习以为常。这是一个大染缸,长此以往,自己肯定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他决定辞职。”在当时的上海海关这样的场面是比比皆是,青年时代的容闳,一身难得的傲骨,不管个人的境遇,毅然决然的辞掉了这一份高薪的工作。只因为他始终记得自己的底线在哪里,染缸与自守之间,他选择后者。
2、目之所及的荒凉,更加重了他的报国梦
容闳成了公司代表,去长江一带调查,他本以为沿江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没想到去了之后才有了颠覆性的认知。
本该是春耕播种的季节,奈何一路走来却见不到繁荣的春耕场景,看到的只有荒凉、人烟稀少、城市一座座都像大型的垃圾场,以及随处可见的军营,清末的经历战争的南北各地,处处呈现出衰败的景象。
这一幕幕加重了容闳的报国梦,之前的理想处处碰壁,虽心有不甘,但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要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这一次调研行程更是加重了他要报效祖国的愿望,于是弃商,决定去太平军一探究竟,看是否能有施展自己抱负的时机。
3、“植柳计划”的形成
“天津教案”的发生算是容闳“植柳计划”的一大助力,通过这件事情,更显示出国民的愚昧、无知,为此所犯下的错误,解决办法也是愚昧而可悲的,这件事让曾国藩多年的清誉毁于一旦,他深知,秩序、条约、公平、合理,但与国际理念也是相隔甚远,于是容闳的“植柳计划”才得以提上施行的日程。
于是30个幼童的赴美学习之路算是彻底落实,他们是荒原上的第一批探路人,也是骇浪里最早的远航者,是他们带回那些先进的理念,也是他们带着学有所成的真本事来报效祖国。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文明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兴衰成败,历史文化的根脉始终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文化的滞后,必然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乃至政治文明形成一定制约。
而他们这一批最早赴美留学归来的人,成为那时的中国自己的精神沃土,也是中国从守旧派到文明的一大进步标志,成为我们民族后来繁荣昌盛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都具有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