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谈美,有必要先梳理清楚我们谈论的是什么概念。一般而言,美学有两种意义:一种是正常态,比如小蛮腰美而大腹便便不美。第二种是美感,比如欣赏山水画时达到物我两忘境界时的美好感受。今天我们主要围绕第二种艺术美感展开讨论。
美感的高低水平,体现了一个人精神水平的高低。为什么这么说?这得从美感的体验过程说起。
美感的思维过程,是一种独立、自由的状态。它不牵扯除了我和事物本身之外的其他事物,你在这段时间里专注于欣赏美感本身,和具体的生活有一种距离感。比如真正投入地欣赏一件艺术作品的过程,观察者的注意力会集中在这件作品本身,你的思维和这件作品完全交融,心中除了这件作品,没有其他杂念,头脑中与其他所有外在的事物独立且绝缘,此刻这件作品本身已经是你内心世界的全部。就像在中秋之夜于凉亭上赏月的你,皎白如雪的圆月映照在你心中,引起你自己内心的思念之情,不知不觉联想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词饱含美感。
这世间有两种人的生活最没有美感,一种是俗人。俗人沉迷于名利,与世浮沉,心里没有天光云影,原因是没有源头活水,病在精神生命的干枯。比如俗人看到真金工艺的作品,就马上和几百块一克的黄金联想到一起,甚至想扣点金屑带回家,这是多么的俗气啊!
具备美感除了能避免你沦为精神干枯的俗人,它还能在必要的时候帮助你把自己从具体生活中抽离出来,从而能抽离到事物之上去思考,你会活的更加通透,更具有创造性,甚至更有机会开拓新的天地。反之,则很容易局限在一亩三分地上,你争我夺、蝇营狗苟,把生活搞得乌烟瘴气。
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创造的艺术作品。所谓大音希声,大道无形。我们在生活中所追求的自己认为美好的东西,就是在对我们自己一生这件艺术品的创作。就好比石头记里描述贾宝玉是仙石下凡一样,我们的一生犹如从一块从未打磨的石材,被自己追求的美感一点点地雕刻成自己想要的那个样子,变成了自己这一生这一件艺术品。也成就了你人生的艺术化。
========= 花絮知识点 =========
当你能够达到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当做一件艺术品去对待时,你会追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计较,不唯利是图,不心胸狭隘,有宏远的眼界、豁达的胸怀、持久的动力,才有可能成就一番真正的事业。
那为什么已审美的心态去对待事情时可能会有这么大的力量呢?这得从我们的认知内核说起。我们知道,真善美是人生的三大终极追求,它们对应着科学、道德与价值、审美与艺术。
我们谈论一件事物,说它是真是假-就是对科学的思考、说它是好是坏-就是对道德与价值的思考、说它是美是丑-就是对审美与艺术的思考。而这里的每种思考背后又有不同的运转逻辑。
科学的思维过程,需要发挥我们头脑的理性、客观思维,把个人成见和情感放到一边,完全投入到外部事物背后的抽象运作关系的思考中去,主要是抽象思维在起作用。这一思维过程以宇宙之“真”为最高目的。
道德与价值的思维过程,主要是从关乎自己能否生存的基本问题,到如何获得更有利的生活的全过程。很明显,它的思维过程是以实用为导向的,主要的思维过程是把环境和自己各方面的需求进行连接,进而判断价值。比如看到一道菜,你通过品尝触发自己与它连接,进而来判断它值不值得吃。这一思维过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得最频繁的思维过程。这一思维过程以宇宙之“善”为最高目的。
审美与艺术的思维过程,则是一种更加独立、自由的状态。它与上述两种思维过程最典型的不同是不牵扯除了我和事物本身之外的其他事物。比如真正投入地欣赏一件艺术作品的过程,应该接近于观察者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件作品本身,思维和这件作品交融,心中除了这件作品,没有其他杂念,头脑中与其他所有外在的事物独立且绝缘,此刻这件作品本身已经是自己内心世界的全部。这一瞬间,内心摆脱了利己的实用价值和科学的抽象思考的心理活动,进入一种直觉感知状态。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感受,美就是事物呈现形象于(你的)直觉时的特殊状态。这一思维过程以宇宙之“美”为最高目的。
真善美是三者在我们的生活中缺一不可,善的需求与我们底层的生理需求强相关,而真和美的需求则于我们的精神需求强相关。只是我们平时日用而不知,我们平时生活里除了喜爱美食,喜爱探寻事件,也喜爱听音乐、或者读诗、或者画画等。当然,如果一个人没有一点美的追求,那他的精神状态就是一个老人没有生理欲望一样衰老至极。而我们每个人的实用或科学的生活部分,都是有所为而为,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这时候我们还是受环境的奴役,而美有关的活动则是无所为而为的活动,是环境不需要你的意志去活动的时候而你的意志自愿去活动,此时你的意志和环境无关,完全是自己心灵的主宰。这可能是一种接近最自由的状态。这是高尚的审美活动最迷人的地方之一。
审美活动如此迷人,那么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思维姿势去做呢?下面继续以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来剖析一下。
面对一件艺术作品,你应该有什么的思维状态?答:上面提到的审美与艺术的思维过程。既努力让自己的内心摆脱利己的实用价值和科学的抽象思考的心理活动,面对这件艺术作品,进入一种直觉感知状态。如果你仍然以实用的态度看实物,就还是只在实用与道德的求善的思维过程里,这种思维过程只会引起你的欲念或恶念,就俗了。跳出厉害的思维约束,比如看到画里有块宝石,就不应该去思考这是什么宝石、价值多少钱等等,而是用自己的直觉去感受宝石的存在。要让此时的自己和日常生活间有明显距离的隔离感。那些抱着看裸体给自己带来快感或不敢看裸体感觉恶心的观赏思维都是不合适的。
观察作品时一种比较理想的过程是通过隔离出我和艺术品本身后,应用直觉、联想、移情等方法,与我及物也由物及我地产生的一种美好的体验:此时不仅把我的性情移注到艺术品上,也把艺术品的姿态形体吸收于我,如是互相作用与交融的美感状态。比如欣赏一颗盆栽古松时,我忘情与古树和我之间,把直觉感受到的清风亮节的气概移情到古松上面,同时又不知不觉地感受古松每个枝节的苍劲有力,把这种感受融入自己的心里,如此循环往复,物我两忘。美感中需要有人情也有有物"理",二者缺一不可。
观赏艺术作品时,应该注意避免陷入如下俗套或无趣的思维过程中:1、把肉体的快感和审美混淆到一起的享乐思潮。丹唇很吸引你,但不要把自己求追快感的冲动混淆为追求美感。艺术和真实的生活述求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感。2、避免过度联想,精神涣散,反而减少你在欣赏是对美感的捕捉能力。3、把考证或批判求真的过程混淆为美感。发现美感的过程,需要用一种近似平等的欣赏的姿态,注重我和物之间的情感交融,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抽象考证与批判求真。4、把自然之物本身当做美感,而不发挥自己思维和精神的探索。人是生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中的,光是一座山本身并不成为美,就像情人眼里出西施,需要你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它当做“情人”一般去欣赏,才能找到美感。所以,你看到山感觉不出美,其实是你内心缺乏那双发现美的眼睛。
1、关于美学的古典主义和写实主义:
美学古典主义(理想主义)的观点:最重类型:既全类十五的模子,比如画马就需把马的特征、普遍性画出来,而对这匹马的个性方面则忽略。这样会容易陷入过于抽象空洞之只。
美学写实主义的观点:聚焦在事物的个性上,着重体现独一无二之处。
这两种观点都容易陷入自然本来就是美的,而艺术在于模仿出这种美。
2、游戏和艺术同源,而艺术又高于游戏。
同源是因为两者都包含创造与欣赏的心理活动。以小朋友玩夹扫把骑马游戏为例,某一片刻小朋友心中升起了骑马的意念,如是把这种意念投射到与扫把的互动上,使用意念创造,把扫把想象成马,小朋友很喜欢这种创造(同时包含欣赏的成分),如是自己全神贯注地(意识集中点-还是欣赏的过程)夹着骑起来。而且,和艺术一样,游戏也是一种纯粹思维的创造活动,夹着扫把骑马至少小朋友的一种想到然而已,却被小朋友聚精会神地投入而变成了他创造出来的自己看到的真实世界一般,在其中郑重其事的遵守骑马的规则去玩耍。
(注意:此游戏不同如设好剧情的电子网络游戏,不得不吐槽一下电子网络游戏,它本身并没有激发人的创造力,反而容易把人陷入一种只是被动执行的工具的角色)
说艺术高于游戏,是因为艺术有游戏所没有的社会性,它的创造不仅仅自己的自娱自乐,而必须与其他人的欣赏能力联通,让自己的创作能被其他人所感受到。这也是艺术家们不得不练习的“术”的部分:如何把自己的创造用其他人可以欣赏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怎么才能把人情和物理融合到一起产出一个完整的意境呢?以“贫富不均”为例,看到这几个字本身我们至能感受到一种抽象的事实,无关痛痒;而杜工部通过一句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则能让激发我们头脑中的一副惊心动魄的意境。这就是艺术的社会性表达的作用。
3、艺术创作:
聊到艺术的表达,就得落到艺术的创作本身了。
想要学一门艺术,就要先学它特殊的操控技巧。比如学书法,就需要不断练习写大字,学习操控自己手腕手指到笔尖的力道把控。在比如学诗文,就需要学习与掌握平仄押韵等文字处理技巧。凡是要修炼成艺术家,需要有一部分天赋,一部分工匠精神,天赋赐予其灵感,工匠精神锤炼其表现的方法。所以,多花功夫总是有益的。
同时,艺术家的灵感也来自于各种生活积累,所以不宜只在本行小范围内用功夫,须处处留心玩索,才有深厚的修养。
4、人生的艺术化:
在强调艺术与实际人生要有距离感的同时,并不是说艺术与整个人生是隔离的。人生是真善美多分面互相补充的和谐整体,离开人生的整体,便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中;反之剥离艺术也便无所谓人生,因为凡是创造和欣赏都是艺术的活动,一个没有创造、没有欣赏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
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创造的艺术作品。所谓大音希声,大道无形。我们在生活中所追求的美好的东西,正式对我们自己一生这件艺术品的创作。就好比石头记里描述贾宝玉是仙石下凡一样,我们每个人犹如从一块从未打磨的石材,被自己一点点地雕刻成自己想要的那个样子的艺术品。从而成就了人生的艺术化。
我们主张人生的艺术化,是一种对人生的严肃主义。就像诗人为自己创作的诗词中的每一个字都惜墨如金,要想创造出有价值的人生艺术品,就要不断上下求索。
5、唯大英雄能本色:所谓艺术的生活就是本色的生活。世间有两种人的生活最不艺术,一种是俗人,一种是伪君子。俗人根本就不缺乏本色,伪君子则竭力掩盖本色。俗人迷与名利,与世浮沉,心里没有天光云影,原因是没有源头活水,病在精神生命的干枯。